2007年8月27日 星期一

太陽能市值龍頭 中美晶擠下茂迪

太陽能市值龍頭 中美晶擠下茂迪

轉載自【王中一/台北報導】

太陽能產業從去年底開始出現上游缺料的情形,逐漸演變成「上肥下瘦」的局面,不僅在業績上反映此一趨勢,包括股價和市值也都產生了徹底的變化。以位居上游的長晶廠中美晶(5483)和合晶(6182),今年以來的股價狂飆兩倍以上,相對於下游電池廠益通(3452)和茂迪(6244)同步衰退一成,表現可說一消一長,以上週五的收盤價來看,中美晶的總市值已正式超越茂迪,成為太陽能族群的市值龍頭。

去年三月,新掛牌的益通一度飆上一二○五元,僅次於宏達電而成為台股十餘年來的第二高價股;至於茂迪,則是在四月份創下九八五元的歷史新高。相對的,「雙晶」中美晶和合晶當時的股價,僅九○餘元和五○餘元,僅僅只有十分之一至二十分之一的價位。

不過,隨著太陽能上游原料吃緊,此一局面逐漸改觀。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茂迪和益通從去年底開始,就感受到料源的緊俏,儘管雙方都積極爭取策略聯盟,但仍是緩不濟急,只能被迫從行情價飆漲十倍的現貨市場買料,導致毛利率被大幅壓縮。

「禍不單行」的是,當市場看到太陽能類股股價狂飆,無不搶搭「太陽能概念」,而有多家歐、美設備廠商提供「整廠輸出」的服務,「進入門檻」較低的太陽能電池領域,更是趨之若鶩,至今至少有二十家以上的廠商宣布跨入,不僅激化供貨緊俏的料況,更讓市場擔心未來產業的殺價競爭或「蛋塔效應」。

相對之下,上游產業受惠於供需關係變化,不論營收和毛利率都是大幅拉高,中美晶和合晶的單月營收,已分別創下連續二十四個月和十七個月的歷史新高,就反映此一趨勢。另外,長晶廠也因為進入難度較高,技術累積不易(中美晶以成立二十餘年),也少有新加入者,故持續吸引市場資金湧入。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