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29日 星期三

立碁光能 9月大量出貨 今年營收可望達7億元 EPS高達5-6元

立碁光能 9月大量出貨 今年營收可望達7億元 EPS高達5-6元
鉅亨網記者謝艾莉/台北‧ 8月28日
2007 / 08 / 28 星期二 19:47 寄給朋友 友善列印
立碁 (8111-TW下單)100%轉投資的立碁光能,日前取得德國政府太陽能TUV認證、10月也可望同步取得美國太陽能認證UL,據了解,立碁光能太陽能模組產品 7月時已經開始出貨, 7月出貨金額達2000萬元,在 9月大量出貨挹注下,今年累積出貨可達6-7百萬瓦,也帶來 7億元營收、獲利5-6000萬元,EPS將達5-6元。

立碁光能目前資本額為1.01億元,預計至今年年底時,累積出貨量約 6-7百萬瓦,約帶來 7億元的營收,若以毛利率10%來看,將帶來5-6000萬元的獲利,EPS約為5-6元; 立碁光能日前才取得德國TUV認證,可望開始大量供貨,預估 9月開始對歐洲客戶大量出貨。

目前立碁光能客戶主要為西班牙及德國,各占營收比重的50%,未來立碁光能也將進軍義大利、希臘客戶;以立碁光能西班牙客戶明年目標70百萬瓦之下,立碁光能預計明年整體出貨量將達50百萬瓦,立碁光能自有產能則目標出貨至40百萬瓦,其中10%產能將採取外包方式,明年自有產能出貨量將比今年大幅增加將近 7倍。

至於立碁光電原本預計切入太陽能上游,進入長晶爐領域,立碁光能指出,目前原本預計在昆山設廠的計畫改變,原因在於中國 7月取消出口退稅優惠、加上昆山用電無法符合需求,因此預計2009年太陽能產業局勢較為明朗後,再觀察宜昌、重慶等水力、電力較便宜的內陸城市設廠,立碁光能指出,一定會切入太陽能長晶領域。

立碁光能預計明年元月即先登錄興櫃,股本也將擴增至 2億元,也預計照計畫明年10月掛牌上櫃。

旭能進駐中科 明年中完工投產

旭能進駐中科 明年中完工投產

轉載自【經濟日報╱記者宋健生/台中報導】 2007.08.29 03:27 am


國科會科學工業園區投資審議委員會昨(28)日通過,訊碟轉投資的旭能光電進駐中科后里園區設立薄膜式太能能電池廠,第一期廠房預訂9月動工,明年中完工投產。

旭能是繼聯電集團的聯相光電,第二家獲准進駐中科設立薄膜太陽能電池廠的業者,兩家大廠合計規劃六座生產廠房,中科將成為國內最大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基地。

旭能中科廠產品以薄膜太陽能電池─非晶矽太陽能模組、微晶矽太陽能模組、結晶矽太陽能電池、高效率可撓式太陽能電池、CIGS/CIS結晶型太陽能電池為主;另有太陽能模組材料─透明導電玻璃基材、低反射玻璃基材。

旭能主要與日商伊藤忠商社合作,進軍薄膜式太陽能電池領域。中科廠總投資規模40億元,第一期投資10億元,在后里七星農場設立一條年產能25MW(百萬瓦)生產線,預計五年內產能擴展至200MW。

旭能表示,初期將以轉換效率7%的非晶矽為量產基礎,一年後設備升級,轉換率提升為10%的微晶產品,未來再與日本真空(ULVAC)持續進行光學層改良計畫,效率目標為12%。

目前進駐中科有三家太陽能產業廠商。聯相計劃投資30億元在后里農場規劃三座薄膜太陽能電池廠,此案已在6月底動工,第一座廠房明年初完工投產,也是全球第一座量產的大型、大尺寸薄膜太陽能電池廠。

聯相主要股東為聯電、旭德科技及欣興電子,中科廠與日本真空合作,規劃產品為超大尺寸及高發電效率薄膜式太陽能電池、模組系統,以及矽晶圓式太陽光電電池的晶圓、電池及模組。

合晶握太陽能原料 戰力大增

合晶握太陽能原料 戰力大增

轉載自【經濟日報╱記者何易霖/台北報導】 2007.08.29 03:27 am


亞洲三大多晶矽製造商之一的日本住友集團(Sumitomo),獲澳洲當地採矽礦礦權並興建工廠,住友日前已入股合晶轉投資的大陸太陽能長晶廠Solargiga,讓合晶太陽能事業垂直整合布局更完備,有助提升Solargiga與合晶的競爭力與毛利。

合晶也將成為台灣太陽能業者中,第一家擁有最上游矽土資源的業者,讓上游材料資源更充裕,有助降低生產成本,擴大事業版圖。

據了解,矽礦開採出來的二氧化矽,精煉到99%的純度後,經過西門子法製程,就可製造現在太陽能最缺的多晶矽材料。多晶矽約占矽晶圓成本五成以上,住友已有生產多晶矽的技術,取得澳洲矽砂採礦權後,將更確立多晶矽生產優勢,並能提供Solargiga更充裕的材料,有助提升Solargiga與合晶往後太陽能產品競爭力與毛利走勢。

日前住友入股Solargiga,取得3%股權,Solargiga成為第一家結合台灣、日本與大陸勢力的太陽能業者。住友入股後,合晶藉此獲得住友旗下最大半導體矽晶圓廠勝高(SUMCO)在半導體廢晶圓拿料優勢,因住友是全球前三大多晶矽製造商Hemlock與REC的大股東,也讓合晶在太陽能的布局能延伸到材料端領域。

日本日經新聞報導,住友在澳洲當地Tasmania島西北部取得矽礦採礦權,住友開採矽砂後,經過洗淨、磨碎加工等過程煉製成純度99%以上的矽,住友也在同一島上的北沿岸地區興建矽砂加工廠,預定9月啟用。

業界認為,住友投資Solargiga,跨入太陽能領域,顯見其對於太陽能前景發展相當看好,並打通合晶與Solargiga在上游原料多元取貨關係與銷貨通路,完成上游布局,住友又向採礦權發展,等於為合晶太陽能上游布局扎下更厚實的基礎 。

合晶強化太陽能上游資源,昨天股價隨勢飆漲,收當日最高價220元,上漲12元,並帶動中美晶盤中由黑翻紅,收盤價274元,上漲5元。

2007年8月28日 星期二

住友商事が太陽電池原材料製造の中国・ソーラーギガに出資

住友商事が太陽電池原材料製造の中国・ソーラーギガに出資
2007年8月24日 17時40分
住友商事と中国住友商事グループは、太陽電池の原材料を製造する中国企業・ソーラーギガ・エナジ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に出資し、戦略的パートナーシップを締結した。

ソーラーギガ社は、遼寧省錦州市に太陽電池用単結晶シリコンのインゴット・ウエハーの製造子会社5社、上海市にシリコン原料の再生子会社を保有する。住友商事は今回の出資を通じ、ソーラーギガ社製品の販売代理権を取得し、太陽電池原材料ビジネスの拡大を目指す。

これまで太陽電池やその原材料の製造は、日本、ノルウェー、ドイツを中心とした先進国が中心だった。しかし、近年、製造コストを大きく抑えられる中国の製造業者が台頭し、中国での生産量が急増している。

ソーラーギガ社は、2000年から太陽電池用単結晶インゴット・ウェハーの製造を開始した中国での先駆者。現在、生産量・品質面で中国トップクラスの企業という。また、世界でも数少ないシリコン原材料の再生事業も推進している。

住友商事はこれまで、世界最大の太陽電池原材料のバリューチェーンを展開するノルウェーのRenewable Energy Corporationへの出資、アジア向け販売代理権の取得などを通じ、太陽電池原材料ビジネスに取り組んできた。今回、伸長著しい中国での事業展開を図る。ソーラーギガ社製品を日本、また中国国内へ拡販すると同時に、今後戦略的パートナーとして、同社とのさらなる共同事業展開も視野に入れながら、太陽電池原材料ビジネス拡大を目指す(日経エコロジー編集/EMF)。

関連情報

2007年8月27日 星期一

新日鉄が量産…太陽電池向け多結晶シリコン

新日鉄が量産…太陽電池向け多結晶シリコン

 新日本製鉄は、2010年をめどに年間2000トン規模の太陽電池用多結晶シリコンの生産工場を建設、同分野への本格進出を検討していることが19日、明らかになった。鉄鋼業界では、JFEスチールも昨年から製鉄技術を活用した年間100トンの実験設備で生産を開始、量産の準備を進めており、太陽電池の基礎素材である同シリコンの需要拡大に対応する。

 新日鉄は昨年6月、太陽電池用シリコン製造の「NSソーラーマテリアル」を設立し、多結晶シリコンの本格事業化に乗り出した。八幡製鉄所(北九州市戸畑区)内に製造設備を建設しており、10月から製造を開始する。太陽電池用の多結晶シリコンは半導体製造用を利用しているため、材料価格が高いことが問題となっている。これに対し、製鉄技術で活用する新日鉄の製法は、大型の反応炉内で、不純物を取り除くもので、大規模に生産し、コストを引き下げることが可能。現状では半額程度で提供できるとみられる。

 太陽電池メーカー各社の増産で、多結晶シリコン不足が問題化していることから、NSソーラーマテリアルでは追加増産を進め、八幡製鉄所内に大型工場を建設する。

太陽能市值龍頭 中美晶擠下茂迪

太陽能市值龍頭 中美晶擠下茂迪

轉載自【王中一/台北報導】

太陽能產業從去年底開始出現上游缺料的情形,逐漸演變成「上肥下瘦」的局面,不僅在業績上反映此一趨勢,包括股價和市值也都產生了徹底的變化。以位居上游的長晶廠中美晶(5483)和合晶(6182),今年以來的股價狂飆兩倍以上,相對於下游電池廠益通(3452)和茂迪(6244)同步衰退一成,表現可說一消一長,以上週五的收盤價來看,中美晶的總市值已正式超越茂迪,成為太陽能族群的市值龍頭。

去年三月,新掛牌的益通一度飆上一二○五元,僅次於宏達電而成為台股十餘年來的第二高價股;至於茂迪,則是在四月份創下九八五元的歷史新高。相對的,「雙晶」中美晶和合晶當時的股價,僅九○餘元和五○餘元,僅僅只有十分之一至二十分之一的價位。

不過,隨著太陽能上游原料吃緊,此一局面逐漸改觀。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茂迪和益通從去年底開始,就感受到料源的緊俏,儘管雙方都積極爭取策略聯盟,但仍是緩不濟急,只能被迫從行情價飆漲十倍的現貨市場買料,導致毛利率被大幅壓縮。

「禍不單行」的是,當市場看到太陽能類股股價狂飆,無不搶搭「太陽能概念」,而有多家歐、美設備廠商提供「整廠輸出」的服務,「進入門檻」較低的太陽能電池領域,更是趨之若鶩,至今至少有二十家以上的廠商宣布跨入,不僅激化供貨緊俏的料況,更讓市場擔心未來產業的殺價競爭或「蛋塔效應」。

相對之下,上游產業受惠於供需關係變化,不論營收和毛利率都是大幅拉高,中美晶和合晶的單月營收,已分別創下連續二十四個月和十七個月的歷史新高,就反映此一趨勢。另外,長晶廠也因為進入難度較高,技術累積不易(中美晶以成立二十餘年),也少有新加入者,故持續吸引市場資金湧入。

2007年8月23日 星期四

贛賽維LDK打造最大太陽能多晶硅生產企業

贛賽維LDK打造最大太陽能多晶硅生產企業


www.jx.xinhuanet.com   2007年08月20日 08:20:32   稿件來源: 新華網江西頻道  


【列印本稿】  
【進入論壇】 【關閉】


新華網江西頻道8月20日電(記者林艷興)目前亞洲最大的太陽能多晶硅生產企業——江西賽維LDK太陽能高科技有限公司,18日在江西新餘市舉行的上市慶典中宣佈,正式啟動1600兆瓦多晶硅和15000噸硅料項目,並在兩年內把公司打造成為世界最大的太陽能多晶硅生產企業之一。

江西賽維LDK董事長彭小峰介紹,從今天正式啟動項目開始,按照規劃,2009年底,公司的多晶硅片的產能將達到1600兆瓦。屆時,賽維LDK將成為世界最大的太陽能多晶硅片生產企業之一。

記者了解到,目前,85%的太陽能電池採用晶體硅電池片,其主要原料是多晶硅。另外,積體電路產業同樣需要高純度的多晶硅。2006年,中國對多晶硅的需求量為4500噸左右,其中光伏產業需求3300噸。但是,2006年中國高純硅產量不足300噸,即使全部供應給光伏產業也不足市場需求的10%,其餘只能依賴進口,供需矛盾十分突出。這不僅導致多晶硅價格一路暴漲,而且成為制約中國資訊產業和光伏產業發展的瓶頸。

彭小峰表示,賽維LDK15000噸硅材料的投產,將成為突破並消除制約中國資訊產業和光伏產業發展瓶頸的重要舉措之一,將改變中國光伏產業鏈“頭小尾大”的局面,完善中國光伏產業鏈,推動中國光伏產業發展。同時,也能保障賽維LDK擁有充足的原料供應,大幅降低企業成本,增強企業競爭力。

江西賽維LDK太陽能高科技有限公司于2005年7月在江西省新餘市註冊成立,註冊資金已達到34865萬美元。2007年6月1日,公司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這是赴美中國企業在新能源領域最大的一次IPO,也是江西省企業在美國首次上市。(完)

新聞分析》散戶挑股 慎選優等生

新聞分析》散戶挑股 慎選優等生

轉載自【經濟日報╱記者 何易霖】 2007.08.20 02:36 am


太陽能電池市況高燒不退,今年又有更多的新進業者,抱著大筆資金,準備加入戰局,而這些挾著「太陽能概念股」題材的公司,如果原本就是上市櫃公司,只要一傳出風聲,股價走勢絕對「不二價」,先飆個幾根漲停板再說,投資人此時要「停看聽」,投資時要慎選優等生。

太陽能確實有其發展潛力,市場商機也是非常大,這點無庸置疑。但是否每家有興趣的公司真正跨入之後,就能一帆風順,則是各憑本事。

如同今年的大學指考一樣,原始總分只要11.1分,相當於每科平均2.8分就有大學可念。但在「大家都可以當大學生」的情況下,台大的素質、水準,仍不會因為最低錄取分數低調離譜的情況,而被牽累降低。

如今的太陽能產業,就有類似當下大學指考的趨勢:「想要跨入,不難,但程度的差異只會更大」。換句話說,儘管愈來愈多人加入,但「強者仍是愈強」。在業界頗具聲望的茂迪太陽光電事業部總經理左元淮便認為,新加入業者眾多,未來新進業者壓力會增加,不適合業者將遭到淘汰或整併。

就現實狀況來看,以太陽能電池為例,在整廠輸入技術下,每家業者都可以拿到15%左右的光電轉換率與良率九成以上的保證,如同宣布「大家都可以當大學生」一般,但儘管百家爭鳴,但想要成為業界的「台大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換句話說,當大家良率、轉換率都有一定水準時,比的就是誰的品質能更好、成本更有競爭力,以及下游通路誰比較行,當中缺一不可。如同台大生與其他學校的差異,雖然大家都是大學生,「但競爭力一下子就能比出來」。

尤其對傳統矽晶太陽能電池業者來說,如何拿到價美物廉的料源,在創造營收之餘,也能有漂亮的獲利數字回饋股東。當下許多新進業者花大錢買料,確實把產線稼動率拉大,營收一路衝高,但由於拿料成本太高,嚴重侵蝕毛利率走勢,將來公佈獲利時,恐怕很難與同業相比。

而新業者因為必須靠銀彈攻勢取得優勢,唯有不斷發行新股增資,造成股本不斷擴張,在同樣的產線規模下,股本已是其他競爭對手的一倍甚至更多,獲利表現也將受到波及。

至於現在蔚為風潮的薄膜太陽能電池,由於生產設備是傳統矽晶材質電池的數倍之譜,投資動輒要數十億元,金額之大,令人咋舌,加上轉換率仍不及傳統矽晶電池,成本控制與市場開拓,仍待業者尋求出路。

益通總經理蔡進耀便直言:「太陽能領域沒有大家所想得這麼簡單」。他分析,以太陽能電池來說,雖然傳統矽晶材料的產線動輒上億元,但目前新進業者要找錢不難,要設立生產線,也不是難事,加上又是整廠輸入技術,多半在良率及光電轉換率有一定保證,但「拿到門票,不等同以後就會一路順遂」。

2007年8月19日 星期日

全球暖化/替代能源有限? 專家:遏阻暖化恐緩不濟急


全球暖化/替代能源有限? 專家:遏阻暖化恐緩不濟急
2007/08/18 13:58

轉載於ETToday

全球出現暖化危機,世界各地的節能大作戰也積極展開,但儘管如此,最近有來自四面八方的研究顯示,原來長年冰封的北極海冰塊面積正不斷縮小,而且速度越來越快,暖化情況已經超過學者預期。甚至有專家認為,新的替代能源根本無助於減緩暖化危機,不過此番言論,立刻引起不同論派嚴詞反駁!

全球暖化引起世界高度關注,但是暖化現象似乎越趨嚴重,不但義大利傳出因為全球溫度過高,蜜蜂大量死亡,進而導致蜂蜜產量銳減一半,同時日本研究機構也指出,北極海的冰塊比往年早融化,海水更易吸收太陽照射熱量,加速融冰的連鎖反應。

今年4月,日內瓦世界氣象組織也表示,全球氣溫會不斷持續上升,引起了世界各國大力倡導替代能源的開發,不過最近美國卻有研究報告指出,新的替代能源無法有效紓緩全球暖化問題。

美洛克斐勒大學人類環境研究員說:「當你把所有這些替代能源加起來作為電力提供,全球有61億人口,未來人數勢必會再增加,而當生活水準提高,人們需要更多的電力和能源,對於環境是一大威脅。」

全球極力提倡替代能源開發的組織,卻不這麼認為。地球之友倡替代能源者:「從長遠的觀點來看,我們所擁有的是無限的,我們有龐大的能源,不管是在海岸上、海洋中、潮汐、海生物、風力和太陽能。」

目前全球各國,像是西班牙正全力使用太陽能板,另一邊的美國也致力生產生質燃料;近幾年來,墨西哥和巴西大量生產玉米和甘蔗,以提供生質燃料來源,因此,這項研究報告一公布確實會引起許多反彈,不過即使是替代能源,也會有用完的一天,如果全球都仰賴替代能源的開發,會不會形成另一種地球危機?沒有人能預料。

2007年8月16日 星期四

防堵惡性競爭 鞏固利潤 太陽能業醞釀策略聯盟


防堵惡性競爭 鞏固利潤 太陽能業醞釀策略聯盟

為了防止惡性競爭傷害到彼此間的利潤,中國大陸的太陽能電池業者正醞釀成立全國性的產業聯盟,以消除目前太陽能電池行業的無序惡性競爭,維護企業利潤。一旦該聯盟成為太陽能業者整合的平台,將提升大陸太陽能產業在國際上的發言權。

一家大陸太陽能電池企業負責人坦言,成立產業聯盟不僅有助於遏制企業互相殺價,也有利於團結行業力量,增加談判籌碼。

太陽能電池組裝企業處於整個太陽能產業鏈的末端,企業從太陽能電池廠商拿到電池片後進行封裝,加上附加裝置後組建成太陽能部件,然後再銷售給太陽能安裝公司和最終用戶。

由於在整個太陽能產業中,零組件生產企業需要的技術與進入門檻都不是太高,加上近年來為了分享太陽能產業的美好前景,不少大陸企業開始進入太陽能行業,造成太陽能電池組裝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然而,太陽能電池產能在快速擴張下,企業間互相殺價的惡性競爭局面也開始出現。

無錫國飛綠色能源公司財務總監黃澄宇表示,二○○六年大陸太陽能電池組裝企業大概有兩百家左右,由於很多社會資金看好行業前景,今年估計全行業的企業數目將會大量增加。

國金證券研究員張帥認為,太陽能電池組裝企業的技術門檻比較低,這和當年大陸沿海地區紛紛投資興建半導體企業的情況頗為類似,在產能增加後,惡性競爭的局面難以避免。

二○○五年太陽能電池每瓦的價格還在三十五到三十八美元(下同),但今年年初開始下降,目前在三十二元左右,預計年底的價格可能會下降到三十元。

2007年8月14日 星期二

新聞分析》由下而上 整合新模式


新聞分析》由下而上 整合新模式

過去台灣太陽能產業的垂直整合,都是由上游的長晶與中游的太陽能電池端互相整合,或是從上、中游,跨入下游的模組與系統端,頂晶科與立碁有意打破這項傳統,從最下游朝上整合,不僅為往後業績成長增添動能,也為產業建立起新的運作模式。

太陽能模組廠在整個太陽能產業鏈中,是最需要進行垂直整合的領域。由於模組的毛利是整個產業中最差的環節,加上競爭者更多,如果與上游業者搭配發生問題,營運很容易出紕漏;但若能順勢向上延伸,則能避免不必要的風險。

以目前來看,模組廠的股本與營運規模都相對較小,向上游整合,若要投入太陽能電池領域,一條產線動輒數億元的投資,不是業者所能負荷;相形之下,長晶雖然投資規模較小,但技術門檻更高,讓下游模組業者更是望之卻步。

不過,對於原本就有LED長晶技術基礎後盾的頂晶科等業者來說,既有LED長晶提拉技術,將成為其跨入太陽能長晶的利器,具有相當優勢,若握有料源,可增加與太陽能電池廠的談判籌碼,增加合作空間,確保出貨無虞,更能在競爭激烈中脫穎而出。

Top 10 Europe Solar Module Manufacture

Top 10 Europe Solar Module Manufacture

Name Region No.Staff MWp Sold
/2005 Panel Technology
Solon AG Germany 420 58 Monocrystalline, Polycrystalline
Schott Solar GmbH Germany 940 57 Polycrystalline, Amorphous
SolarWorld AG Germany 745 44 Monocrystalline, Polycrystalline
Isofotón Spain 700(800) 40 Monocrystalline
Solarwatt AG Germany 350 36 Monocrystalline, Polycrystalline
Aleo Solar GmbH Germany 225 35 Monocrystalline, Polycrystalline
Sunset Energietechnik GmbH Germany 500(700) 30 Monocrystalline, Poly, Amorphous
Tenesol (Total Energie) France 600 30 Monocrystalline, Polycrystalline
Photowatt International SAS France 600 29 Monocrystalline, Polycrystalline
BP Solar España Spain 500 19 Monocrystalline, Polycrystalline

Top 10 China Solar Module Manufacture

Name Region No.Staff MWp Sold
/2005 Panel Technology
Suntech Power China 1381 49.8 Monocrystalline, Polycrystalline
Kyocera(Tianjin) China 300 36 Monocrystalline, Polycrystalline
Ningbo Solar China 500 20 Monocrystalline, Polycrystalline
Shanghai solar China 400 20 Monocrystalline, Polycrystalline
Chaori Solar China 220 15 Monocrystalline, Polycrystalline
Yuhui Solar China 300 15 Monocrystalline, Polycrystalline
Yingli Solar China 976 13 Monocrystalline, Polycrystalline
Topray Solar China 600 11 Monocrystalline, Poly, Amorphous
Tianda Photovoltaic China 300 10 Monocrystalline, Polycrystalline
Jumao Photovoltaic China 300 10 Monocrystalline, Polycrystalline

2007年8月13日 星期一

茂矽太陽能電池 邁入全產能運作

茂矽太陽能電池 邁入全產能運作

茂矽(2342)太陽能電池業務邁入收成期,董事長陳民良昨(10)日表示,茂矽第一條太陽能電池生產線將邁入全產能運作,估計8月時,挹注單月營收將突破億元大關,較7月呈現倍增成長。

茂矽已逐漸退出DRAM代銷業務,目前光靠既有6吋晶圓代工業務,單月營收約在3、4億元附近。陳民良表示,太陽能電池生產線下半年開始量產後,一切狀況順利,茂矽7月太陽能電池銷售額,已達4,500萬元左右,占單月營收逾12%。

陳民良指出,茂矽第一條太陽能電池生產線年產能規劃30MW (百萬瓦),今年的料源已全數掌握,且逐步朝全產能運作邁入,估計8月時,太陽能產線營業額便可突破億元大關,佔茂矽營收的兩成以上。由於太陽能電池毛利率在15%到20%之間,茂矽太陽能業務比重提高後,獲利也可望因而提升。

茂矽預期,年底太陽能事業以占營收比重挑戰五成為目標,現正規劃第二條太陽能電池產線架設。

住友商事、太陽電池材料で中国企業と提携

住友商事、太陽電池材料で中国企業と提携
 
住友商事は太陽電池用のシリコン材料を製造する中国企業と資本・業務提携した。住商が中国企業に一部出資し、製品販売や顧客開拓などで連携する。半導体にも使われるシリコン材料は世界的に品不足状態が続いており、太陽電池メーカー各社の増産の足かせにもなっている。今回の提携先企業は日本の太陽電池生産量の1割程度をまかなえる規模を持っており、住商は安定調達体制を整えて太陽電池メーカーとの取引拡大を狙う。

住商が提携したのはソーラーギガ・エナジ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登記上の本社所在地は英領ケイマン諸島)。住商の出資は3億円前後、比率は3%前後になったもようだ。(07:00)

成長見込まれる薄膜太陽電池、2015年には市場の3分の1に

まれる薄膜太陽電池、2015年には市場の3分の1に

 急成長中の太陽光発電市場において、薄膜技術を用いた太陽電池の比率は2015年には3分の1になると調査会社のNanoMarketsは予想している。
 NanoMarketsは米国時か案8月6日に発表した調査レポートで、薄膜太陽電池市場の急速な立ち上がりを予想、市場は2007年の10億ドルから、2015年には72億に増加するだろうという。
 薄膜太陽電池は結晶シリコンウエハを利用しており、レポート執筆者はこれまでの太陽電池と比較した利点をいくつか挙げている。
 薄膜太陽電池の素材はさまざまで、接着基面も限定されない。つまり、製造メーカーは発電する壁、屋根、さらには窓を製造できる。
 光を電気に変えるこれまでの太陽電池は製造コストがかかったが、薄膜太陽電池の薄膜製造プロセスは製造コストも低いという。
 このような長所を持つ薄膜太陽電池だが、欠点もある。太陽電池情報に特化したウェブサイト、SolarBuzzによると、薄膜太陽電池の効率は従来の太陽電池より低く、素材の中には時間が経過すると劣化するものもあるという。
 薄膜太陽電池の市場シェアは現在1桁台--約5%--で、その多くが消費電力が低い消費者家電などニッチ市場で利用されている。
 NanoMarketsによると、有機素材を利用した太陽電池は、現在のプロセスよりも環境にやさしいという。同社は、有機素材の太陽電池の出荷量は2015年には500メガワットになると予想している。
 参考までに、SolarBuzzは2006年に設置された太陽電池は1744メガワットとしている。(CNET Japan)
Copyright © 1995-2007 CNET Network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掲載の記事・写真・図表などの無断転載を禁止します。著作権は CNET Networks, Inc. またはその情報提供者に属します。
(2007年8月10日)

2007年8月12日 星期日

宜蘭縣 打造太陽能重鎮

宜蘭縣 打造太陽能重鎮
2007.08.11 04:36 am

宜蘭縣長呂國華強調宜蘭縣漸為太陽能產業重鎮,中旬將拜會工業技術研究院爭取與宜蘭大學共同建立學研中心,培植太陽能人才。
燿華是全台重要印刷電路板(PCB)廠,決定再跨入太陽能產業,昨天在利澤工業區二期興建太陽能廠,在此之前台灣半導體已動土興建太陽能電池晶圓廠房,還有山陽科技訂下土地,宜蘭縣漸成台灣太陽能產業群聚重鎮,也使二期用地滿載。
宜蘭縣積極招商顯示相當的魄力,燿華太陽能廠的建照及工安、消安只花了兩天就拿到執照。呂國華表示,廠商的時間就是競爭力,縣府團隊一定會全力支持。
燿華董事長張平沼說,原本希望在PCB廠區所在的土城工業區尋找太陽能生產基地,每坪14萬元實在太貴,所覓的土地面積3,000坪也不能滿足,剛好宜蘭縣政府拜會尋求商業總會能多多在宜蘭縣舉辦展會,雙方一拍即合,未來除儘量運用當地人才,也希望再有合作設廠機會。

燿華太陽能電池 明年量產

燿華太陽能電池 明年量產


印刷電路板大廠燿華進軍太陽能電池產業腳步加快,除已與德商CENTROTHERM簽訂技轉跟設備採購合約外,也在昨(十)日進行新廠房的動土,預計明年五月生產,最快到明年底將有年產量九○MW(百萬瓦)的產能就位;而在動土典禮上,董事長張平沼透露,燿華前七月獲利超過十億元,為成立至今的最佳獲利成績。
燿華決跨足矽晶太陽能電池產業,並在宜蘭利澤工業區設廠,昨日更在宜蘭縣長呂國華陪同下進行動土典禮,張平沼在致詞時透露,日前除跟工研院簽定合約協定外,也向德商完成第一階段的設備採購交易,初期投資金額為十億元,待完工後,很快會在動工興建第二期與第三期的廠房
燿華進軍太陽能腳步甚快,在首次赴利澤工業區看土地時即決定落腳,距今也僅三個月時間,便完成機台採購、簽訂技轉協定與動工興建廠房;即使在市場最憂慮的原物料部分,燿華透露,也已經與多家廠商簽訂一至三年不等的原料供應協定。在機台採購方面,向德商CENTROTHERM採購,後續會由其完成裝機器與技術授權動作,而廠房興建部分,預計明年二月完成第一期工程,三月裝機,五月開始生產,將隨即派人赴德國受訓。
此外根據燿華的規劃,第一期工程的空間,雖可容納三條年產能三○MW(百萬瓦),合計九○MW(百萬瓦)的年產線,但明年三月將先安裝第一條,因此到明年底時太陽能電池產線對燿華的營收貢獻約十五億元,但燿華也透露,第一條產線就位後,便會很快購入其他兩條產線的設備,因此最快在明年底前,就會擁有高達年產量九○MW(百萬瓦)的產線。
依照燿華內部估算,當所有廠區都完工投入量產後,燿華合計將擁有三○○MW(百萬瓦)的太陽能電池年產線,一年將替燿華帶入三百億元業績;張平沼對燿華未來在太陽能產業上的發展很具信心,在昨日動土典禮上,他更搶先透露,燿華今年上半年獲利堪稱是成立二十多年以來最佳,累計前七月獲利已超過新台幣十億元,新舊事業表現均相當出色。

2007年8月10日 星期五

台虹跨足光學太陽能薄膜

台虹跨足光學太陽能薄膜

2007.08.10 02:24 am

台虹科技(8039)以核心塗布技術成為軟性銅箔基板全台重要供應商,8月中旬組織重整再擴增光學、特殊材料兩大事業群,跨入光學、太陽能等薄膜產品。
台虹表示,過去發展FCCL建立的核心塗布技術,除跨入TFT-LCD所需抗眩膜、抗反射膜、硬化膜等產品,未來也朝汽車、建築節能的隔熱膜及太陽能相關薄膜產品發展,因此在FCCL事業群外,再建置光學、特殊材料兩個事業群。
近年硬化膜因蘋果電腦的iPhon、宏達電(2498)阿福機,成為觸控面板表面硬化 (Hard Coat)處理要角;太陽能產品也是當紅炸子雞,台虹也在Tedlor護膜尋求突破,有意與全球大廠合作。

2007年8月9日 星期四

茂迪研發擴編 瞄準次世代太陽能技術 3年內電池轉換率衝20%

茂迪研發擴編 瞄準次世代太陽能技術 3年內電池轉換率衝20%

太陽能電池大廠茂迪(6244-TW下單)今(8)日表示,為了快速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因應產業快速變動及提高生產技術,8月開始擴編研發單位,3年內人力將迅速擴充,並訂出三大研發方向,希望在台灣太陽能界保持領先地位。
茂迪將研發單位組織名稱改為研發中心,設立地點位於新購置的南科廠房,除新聘林志濤博士擔任研發中心主管外,研發人力也將持續擴充,預計 3年內將人力擴充至40人以上的規模。
茂迪指出,新任研發中心主管林志濤博士,有豐富的半導體從業經歷,歷練過產品工程、製程整合研發、客戶專案管理等職務,相信在其領導下的研發中心,將足以讓茂迪原已擁有的技術領先優勢益形擴大。
至於研發中心的發展方向,茂迪表示,第一,為次世代太陽能電池生產技術的開發未來除收集資料自行發展外,不排除與國內外企業或學術研究機構共同策略合作,所發展的技術,將成為茂迪長期發展的基礎,
第二,為現有太陽能電池生產技術的持續改善,希望透過現有製程的改善,達到 3年內提高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至 20%的目標;第三,為晶圓生產技術的精進,提高茂迪上游晶圓的生產能力,降低原料成本。

2007年8月7日 星期二

台灣太陽能製造業者的潛在危機

台灣太陽能製造業者的潛在危機:台灣太陽能光電製造同業,除了少數較早期投資的幾家業者外,近幾年新加入的業者,普遍都有一個現象就是:生產製造技術採用Turnkey,但是太陽能專業營運這個關鍵點,普遍都無法Turnkey,幾乎都因為缺乏實務經營經驗,一切事務都在摸索中( 外行營運 ),而潛在了許多危機,比如說日本有一家全球知名的大型電器業者,有多年太陽能實務經驗,太陽能光電生產總額也排名全球十大以內,也俱備了歐洲規範認証多年,還是不幸於4年多前,因小瑕疵被歐洲市場全面退貨,這家數百億美元資本的資深太陽能業者,由於具備危機處理的經驗,加上資本雄厚,所以能夠安然度過。相同的狀況,在大陸某個前幾大的知名業者,1年多前也碰到類似大量退貨的狀況,但由於該業者預先高薪聘任了有實務經驗的專家顧問,加上本身資本十分雄厚,也因此而度過了難關。反觀台灣新進的業者,僅僅俱有生產Turnkey,就算是努力以赴取得了產品認証(要熬1年多),但仍缺乏關鍵性的實務經營經驗,多數採取走一步算一步的摸索模式來經營,應付危機的資本也不如前述那家日本的大企業,----可謂營運風險偏高,唯有及早聘請有豐富經驗並熟悉內情的專業者來執行營運,才足以化解目前外行營運所產生的危機。更現實的是 : 由於這個行業在台灣近兩年超速發展,造成業界間的【戰國時代】提早來臨,所以運用良好有效的策略,增強高手陣容,是生存下去的要件,否則,就要面對殘酷的被排擠命運。把握時效 化解危機:台灣太陽能光電製造業中(包括晶片廠與封裝廠),部分因草率成立(外行當家),有一些在營運上已經面臨困難,唯有把握時效,立即聘請內行高手重新整頓,以化解危機,否則日復一日,再拖延下去,不久將面臨清算結束的下場。外行摸索 如同燒錢兩年前,查會長就曾經對業界提出警告:〝從事太陽能業,內行不保證賺錢,外行一定賠錢!〞2007的下半年,就會有幾家經營團隊不實的外行業者,面臨『玩不下去的窘境』,直到現在還沒走出生產技術的罩門(掌握穩定成熟的生產技術),加上未來將要面對銷售營運的經驗是〝零〞,(就算做出來也賣不掉),這等於是拿投資金主的錢來燒;燒到光。基本上,整個經營團隊沒有一人具備實際的大型生產作業經驗,而且對太陽能光電市場營運的有效策略,也完全沒有。原本心存僥倖,規畫邊走邊學,無奈矇眼瞎搞還沒摸索到半途,就把錢燒光了,這時才想找高手整頓也來不及了,這樣子草率的玩太陽能,最後只得到一個毀譽,只嘆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Spire and Gloria Solar Establish PV Systems Business

August 06, 2007 04:59 PM Eastern Daylight Time

Spire and Gloria Solar Establish PV Systems Business

Spire will also provide Gloria Solar, Taiwan, with an additional 50-megawatt module assembly line.
BEDFORD, Mass.--(BUSINESS WIRE)--Spire Corporation (Nasdaq: SPIR) announced today that it has finalized with Gloria Solar Co., Ltd. (Gloria Solar), of Tainan, Taiwan, Republic of China, an affiliate of E-TON Solar Tech Co., Ltd., a joint venture (Joint Venture) to address the domestic solar photovoltaic (PV) systems market. The Joint Venture’s business will be named Gloria Spire Solar, LLC, and it will headquarter its operations in Bedford, Massachusetts.
Gloria Spire Solar will conduct business as a PV Systems integrator within the United States, designing, marketing, selling, and managing installations of solar PV systems, with particular focus on the commercial/industrial and utility markets. Along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is PV Systems venture, Gloria Solar purchased from Spire Corporation its existing building integrated PV module manufacturing facility, which will be operated by the Joint Venture in Bedford. Additionally, another 50MW Spire module manufacturing facility was ordered by Gloria Solar for its existing operations in Tainan, Taiwan, Republic of China, this additional capacity will also be available to support the Joint Venture. Mr. Mark Goodreau, who has been managing Spire’s existing systems integration business, will lead the collaboration as its first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Roger G. Little, Chairman and CEO of Spire Corporation, said, “We are excited to form this Joint Venture with Gloria Solar and expand our position in the PV systems business. The collaboration brings together the Spire experience and pedigree of over 1.5MW of commercial/industrial solar PV installations of all sorts, and the Gloria financial and PV material supply resources, which will enable the Joint Venture to become a major player in the U.S. marketplace.”
George Hsu, Chief Operating Officer of Gloria Solar, said, ”We will have 20MW of module manufacturing capacity, including a production line in the United States with UL and IEC certification from this collaboration. By working with Spire, we achieve a win-win situation in the blooming PV market in the United States. We will continue to expand with an additional 75MW of module manufacturing equipment from Spire in coming quarters, to become a leading PV player in the world.”
About Spire Corporation
Spire Corporation provides products and services to the solar energy, biomedical and optoelectronics industries worldwide operating with three entities: Spire Solar, Spire Biomedical and Bandwidth Semiconductor. For more information visit http://www.spirecorp.com/.
About Gloria Solar Co., Ltd.
Gloria Solar Ltd. is a leading manufacturer in Taiwan, producing high quality solar products including specialty panels for automobile applications, 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 (BIPV) modules and standard PV modules. Through its Joint Venture with Spire Corporation, Gloria completed vertical integration from ingots, wafers, module production, to system installation. For more information visit http://www.gloriasolar.com.tw/.
Certain matters described in this news release may be forward-looking statements subject to risks and uncertainties that could cause actual results to differ materially from those indicated in the forward-looking statements. Such risks and uncertainties include, but are not limited to, the risk of dependence on market growth, competition and dependence on government agencies and other third parties for funding contract research and services, as well as other factors described in the Company's Form 10-KSB and other periodic reports filed with the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Contacts
Spire CorporationRodger W. LaFavre, 781-275-6000Chief Operating Officer

Sharing Sharing These links help you add this release to websites on which you can save or share bookmarks.
Digg
del.icio.us
Newsvine
Reddit
Print this Release
Terms of Use © Business Wire 2007

Spire Corporation (太陽能模組設備製造商)和台灣益通光能子公司Gloria Solar


科風資深行銷經理-蕭家嶔 整理

2007 08 07

Spire Corporation (太陽能模組設備製造商)和台灣益通光能子公司Gloria Solar簽約共同組成新公司Gloria Spire Solar, LLC, 該公司將成立於Bedford, 產能為50MW. 該公司將為美國市場提供太陽能的模組銷售,通路以及安裝. 特別是把重點放在商業 /工業和公用事業市場. 該公司目前擁有25MW的產能取得UL及IEC認證. 兩家公司合資之後將繼續括大到75MW產能.

United Solar Ovonic Awarded Multi-Year Cooperative Agreement by the U.S. Department of Energy to Accelerate Reduction in Cost of Solar Electricity

United Solar Ovonic Awarded Multi-Year Cooperative Agreement by the U.S. Department of Energy to Accelerate Reduction in Cost of Solar Electricity
The award will fund development of building-integrated photovoltaic (BIPV) systems to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cost of solar electricity

August 06, 2007: 10:25 AM EST

AUBURN HILLS, Mich., Aug. 6 /PRNewswire-FirstCall/ -- United Solar Ovonic LLC,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Energy Conversion Devices, Inc. , announced today that it has been awarded a cost-shared, three- year cooperative agreement by the U.S. Department of Energy (DO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ow-cost building-integrated photovoltaic systems. Under the cooperative agreement, United Solar Ovonic is expected to receive $4.6 million in federal funding through the completion of its first project budget period, which will be implemented through June 2008. Upon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key project milestones and sustained execution of a viable business strategy, as much as $14.74 Million in additional DOE funding will be made available for continued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through June 2010. The total potential funding from the DOE under the Solar America Initiative (SAI) is up to $19.34 million for this three-year project, subject to availability of funds appropriated by the U.S. Congress.
On March 8, 2007, while visiting United Solar Ovonic, DOE Assistant Secretary for Energy Efficiency and Renewable Energy Alexander Karsner had announced the selection of 13 solar energy projects to be negotiated for funding by the DOE, which included the award to United Solar Ovonic.
"We are honored to be selected by the DOE for this award which will accelerate our drive to reduce the cost of solar electricity," said Subhendu Guha, President and Chief Operating Officer of United Solar Ovonic. "Our lightweight, flexible solar panels are ideal for building integration, and we look forward to taking part in the SAI program aimed at reducing the cost of solar electricity to 10 -15 c/kWh by 2010."
United Solar Ovonic has assembled a team of experts from academia, the national laboratories and industry to participate in this program to meet electricity cost goals set under the SAI program. SAI is aimed at reducing the cost of the modules, the balance of system components including inverters, and system installation and integration.
Unlike traditional crystalline technology, which typically uses heavy glass panels, UNI-SOLAR(R) products are flexible, durable, lightweight, and easy to install. Because of these characteristics, UNI-SOLAR(R) triple- junction products offer the ideal solution for both grid-connected and off- grid solar electric systems. Independent studies in Europe and elsewhere have shown that triple-junction products deliver more electricity per rated pow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crystalline products.
About United Solar Ovonic
United Solar Ovonic, building on technology invented and pioneered by ECD, is the world leader in thin-film amorphous photovoltaics. Because of characteristics unique to the United Solar Ovonic solar cell technology, such as lightweight, ruggedness and flexibility, it is ideal as building-integrated photovoltaic roofing systems for residential and industrial customers. ECD and United Solar Ovonic hold the basic patents covering the continuous roll- to-roll manufacturing of thin-film amorphous-silicon alloy multi-junction solar cells and related products. More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at www.uni- solar.com.
About The Solar America Initiative (SAI)
The Solar America Initiative (SAI) is part of the President's Advanced Energy Initiative, and its goal is to make solar energy cost-competitive with conventional forms of electricity by 2015. The U.S. Department of Energy (DOE) is leading the SAI effort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cost- effective solar energy technologies that produce electricity and heat water. DOE will conduct cost-shared research with industry-led teams and form strategic partnerships with universities, federal and state governments, and other non-governmental agencies. More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at http://www1.eere.energy.gov/solar/solar_america/.

致茂 計畫跨入太陽能相關領域 股價快速竄紅

致茂 計畫跨入太陽能相關領域 股價快速竄紅

2007-08-06 12:10

致茂(2360)明日舉行法說會,由於該公司計畫跨入太陽能相關儀器測試領域,且已經和其他國際廠商談妥合作開發事宜,法說前吸引里昂與高盛等外資進駐卡位,今開盤股價即快速拉上紅盤,領先大盤再創7年來新高價。外界估第二季毛利率約60%,單季稅後純益約3.5~4.0億元,上半年純益約7.1億元左右,以增資後股本計,EPS約2.35元,來自半導體與LCM等測試儀器出貨遞增為獲利成長關鍵。

10家光伏企業海外上市 總市值超178億美元

10家光伏企業海外上市 總市值超178億美元
(2007-08-06 15:49)

  【eNet硅谷動力消息】創業投資研究機構ChinaVenture近日發布《ChinaVenture-2007年中國光伏企業海外上市研究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07年7月31日,中國光伏產業總計有10家企業實現海外上市,IPO融資總額19.77億美元,總市值達178.65億美元,平均zC家企業市盈率49.47。
  據該報告對10家上市企業市值及市盈率統計研究得出結論,光伏產業鏈上游,即硅料和硅片環節企業在海外資本市場較受歡迎。在以上10家海外上市企業中,市值超過10億美元僅5家,(見圖一)依次為無錫尚德、江西賽維、天威英利、天合光能、浙江昱輝,而後四家企業均涉及硅片業務;而市盈率位居前二的企業──天合光能與江西賽維,其主營業務均為硅片生產。
  不過,目前上市光伏企業主要集中于產業鏈中下游,即電池片和電池元件兩個環節,在光伏原料上主要依賴進口,企業抗風險能力較弱。此外,光伏企業海外IPO募集資金多用于採購原料和擴充生產能力,這將進一步加劇多晶硅原料緊缺。
  從長期來看,積極拓展產業鏈上游業務,是中國光伏企業不得不面臨的一個挑戰。雖然海外上市企業已達10家,但具備較高技術含量的高純度硅料和硅片生產企業仍將受到風險投資商和海外資本市場青睞。

2007年8月6日 星期一

Suuner Solar

2007 08 06 Taipei, Taiwan

台灣又有一家公司進入太陽能, 該公司並為証實, 該公司為 富鑫創投所出資.

生產薄膜太陽能電池, 已經向日本OLVAIC下設備訂單. 預計2008年7月量產.

台灣目前進入Thin Film 有聯相光電(OLVAC), 綠能科技(Applied Material), 昇陽光電 (OLVAC), 還有7月宣佈的富陽光電(OLVAC). 旭能光電(OLVAC)



聯相光電(OLVAC), 聯電集團
綠能科技(Applied Material), 大同集團
昇陽光電(OLVAC), VC
富陽光電(OLVAC). 中環
旭能光電(OLVAC) 精諜
Sunner Solar (OLVAC) VC

科風資深行協理 - 蕭家嶔 整理






2007年8月3日(金)アルバック、台湾社から薄膜系太陽電池装置を受注
 アルバックは2日、台湾のサナー・ソーラー(Sunner・Solar)から薄膜系太陽電池の製造装置を一括受注したと発表した。サナー・ソーラーは現地のフォーチュン・グループが今年6月に設立した薄膜系太陽電池の専門会社で、08年夏をめどに桃園県において年25メガワット能力で生産を開始する計画。サナー・ソーラーは中国を含めて3年以内に同100メガワットまで増強する予定としている。ソナー・ソーラーは第5世代基板を採用。アルバックはCVD(化学気相成長法)、レーザー加工、スパッタリングなどの薄膜成形工程、組立工程の各装置を納入するほか、製造に関する指導を行う。将来の増強にあたっては微結晶層を加えたタンデム構造の太陽電池の生産も視野に入れており、アルバックは今後も事業拡大に協力していく。 [IT/電子・機能材料] 

アルバック、台湾メーカーから太陽電池製造ラインを一括受注

アルバック、台湾メーカーから太陽電池製造ラインを一括受注
2007年8月3日 11時49分
アルバックは、台湾Sunner Solar Corp.から薄膜Si太陽電池用製造装置ラインを一括受注した。薄膜形成に使うCVD装置やレーザー加工装置、スパッタリング装置などと、組み立て工程向けの装置を一括で納めるとともに、薄膜太陽電池製造に関する指導も行う。
Sunner Solar社は、台湾Fortune Groupが2007年6月に設立した太陽電池メーカーである。2008年夏から、年間25MW規模で量産を開始する。日本の太陽電池メーカーに製造装置を納入した実績があるアルバックの技術と経験を利用することで、早期の立ち上げを狙う。

太陽能業新兵 旭泓全球光電 近月宜蘭動土

太陽能業新兵 旭泓全球光電 近月宜蘭動土
太陽能電池產業方興未艾,持續吸引各方人馬投入!強調「擁有洲新南威爾斯大學教授、美國掛牌太陽能公司高層,以及工研院成員」組成技術團隊的「旭泓全球光電」,於上周五正式成立,並選擇宜蘭利澤作為工廠落腳之處。該公司董事史碩仁指出,新廠預定兩個月之內開始動工,首期設立兩條生產線,預期明年三、四月開始量產,目標在三年內擴增至年產能一五○MW。
值得注意的是,宜蘭利澤工業區頗有與國內太陽能產業重心「南科」一較高下的意味,至目前為止,已有台半、科冠(科風轉投資)、燿華、山陽(台半轉投資)等太陽能的上、下游業者,若加上旭泓,已逐漸形成國內新的太陽能產業聚落。
史碩仁強調,該公司與其他宣稱要進入太陽能產業的業者最大不同之處,在於真正掌握到關鍵人才。他說,旭泓是國內第一家能延攬到全球太陽能產業研究重鎮-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教授來擔任董事的公司;甚至於連目前任職於在美國掛牌的太陽能公司的主管,也已決定加入旭泓,這也是該公司最大的優勢。
史碩仁表示,旭泓規劃成立初期的資本額為一○億元,其中本土資金占七成,技術團隊等外資占三成。他強調,由於擁有技術,因此該公司的生產線將不是採用一般的「整廠輸入」方式,而是自行採購不同設備進行組合,故可大幅壓低四成至一半的生產線成本。
根據旭泓登記資料,該公司正式核准設立的日期為八月三日,而董事當中有SZPTALAK TED、BEILBY BRUCE NATION 等兩位,是以「英屬維京群島商泛亞太陽能台灣企業(股)公司」的代表人出任。而這兩位,就是該公司所透露的Key man(關鍵人物)。

旭泓全球光電 落腳利澤

  由外資與台灣合作成立的太陽能電池廠旭泓全球光電公司,決定落腳宜蘭利澤工業區,縣長呂國華、該公司董事史碩仁,三日宣布這項消息,未來年產值可達180億元,成為台灣數一數二的太陽能產業公司。   呂國華表示,旭泓全球光電公司的技術團隊,兼具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背景與國內工研院太陽光電專家,將扮演火車頭的角色,加速宜蘭太陽光電產業推向國際舞台。   宜蘭縣工策會總幹事羅文清指出,全世界都在搶太陽能產業技術,年產值大幅成長,以台灣而言,2004年才30多億,2005年70多億,去年212億,今年將達400多億,預估2009年會破千億,在宜蘭發展空間很大。   2009年產值將破千億   目前在利澤工業區,已有安炬、科風、台灣半導體、燿華等上下游的光電產業,加上旭泓,太陽能產業聚落已然成形,宜蘭很有機會發展成台灣新興能源產業的重要基地。   史碩仁表示,該公司原先要在桃園設廠,後來因為宜蘭縣政府積極招手,縣長強調要在法令許可範圍內全力協助,縣府行政流程明確,也找了上下游廠商形成聚落,未來發展空間很大,生活環境又好,所以決定到宜蘭投資設廠。   第1階段員工200至300人   該公司將建立1座晶圓級太陽能電池廠,可容納6條生產線共180MW 高產能,年產值約達180億元。第1階段先投資20億元,建置兩條共6 0MW的生產線,員工約200到300人,預定兩個月內動工,明年3、4月量產,未來3年內將逐步擴增到150MW以上的產能。   呂國華已排定本月十日,拜會工研院院長,希望在宜蘭設置太陽光電研發機構,藉由工研院的研發專業技術,協助宜蘭大學將具備光電 、電機背景的教師,培訓為太陽光電的種子教師,對未來太陽光電產業人才育成更具效益。

Europe: No. 1 in Sustainable Energy

Europe: No. 1 in Sustainable Energy
The EC is committed to policies that include subsidies for alternative energy and encourage

View Slide Show
Saving the planet may not seem like the quickest path to riches. Yet plenty of investors are betting that sustainable energy will make them lots of money. Already the sector is fast becoming a multibillion-dollar industry, giving companies the chance to boost their profit margins and help fight climate change at the same time. Taking advantage of this investment revolution, a wave of European firms has pioneered alternative energy technology to help make Europe the world leader in reducing carbon emissions.
The fight against climate change has definitely become big business. According to London-based research firm New Carbon Finance, public and private investment in the global renewable-energy sector will top $90 billion in 2007, a 27% increase over the year before. The U.N. Environment Program (UNEP) says Europe remains the top spot for investment, receiving $27.1 billion in 2006, while the U.S. came in second, with $22.5 billion. An estimated $27.9 billion was set aside last year for financing renewable energy projects around the world, and $18 billion in 180 investment funds is now focused on sustainable energy.
EC Policy Spurs Growth
With so much money floating around, several public and privately held European firms have been quick to pounce on these new opportunities, and the firms now dominate industries such as wind-turbine manufacturing and solar-panel design. With annual sales totaling $737 million, German company Q-Cells has recently finished building the world's largest solar farm in southern Spain, and Danish wind-turbine maker Vestas, with $279 million profits in 2006, has outmaneuvered the likes of General Electric (GE) to become the leading global wind-turbine provider. "The industry is growing both geographically and technologically," says Q-Cells spokesperson Stefan Dietrich. "You have to expand internationally because there are so many new players coming into the market."
At present, wind and solar power remain the most commercially viable technologies, but other firms are looking to cash in on the growing interest in the sector by developing new ways to produce renewable electricity. One such company is Marine Current Turbines (MCT), based in southern England. It has created a machine that harnesses tidal power to produce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energy, and the company expects its first "tidal farm" to come on line by early 2008. According to MCT's technical director Peter Fraenkel, it's now a lot easier to find funding for new technologies. "When we started it was very difficult, but now governments and investors are throwing money at many different projects," he says.

Schott, Wacker in solar wafer venture

Schott, Wacker in solar wafer venture
August 3, 2007

Schott and Wacker announced that they're forming a joint venture to produce multicrystalline silicon wafer for solar cells.The German companies said that by 2012, the joint venture is expected to produce 1 gigawatt of silicon wafer for solar cells, making the new company one of the world's five largest solar-wafer manufacturers.They plan to invest a total of $506.7 million in facilities in Jena and Alzenau, creating at least 700 new jobs. The venture, to be called Schott Wacker Solar, is scheduled to start operations this year."Given polysilicon's actual global scarcity, a reliable supply of this raw material is essential to Schott Solar's ambitious growth targets in the photovoltaic sector," said Udo Ungeheuer, president and CEO of Schott.The joint venture will produce multicrystalline silicon ingots and wafers, the starting material for solar cells.Wacker Chemie's president and CEO, Peter-Alexander Wacker, said "The recently announced expansions of our polysilicon production capacity to more than 22,000 metric tons per year ensure the joint venture's starting material supply." (see Wacker to build new type of polysilicon plant)Schott and Wacker will each hold a 50 percent equity stake in the production side of the joint venture, with Wacker owning 51 percent of the sales business.Schott's existing plants in Alzenau for producing solar wafers and those in Jena for producing multicrystalline silicon ingots will be expanded as part of the venture.The companies said new facilities will be set up for blocking and wafering.Schott, headquartered in Mainz and part of the Carl Zeiss Foundation, has approximately 16,800 employees worldwide.
Munich-based Wacker has about 14,700 employees across the globe.

2013年以降は薄膜太陽電池が主流に、シャープ

2013年以降は薄膜太陽電池が主流に、シャープ
2007年8月3日 11時48分
「2013年までは薄膜Siと結晶Siが両輪で進み、2013年以降は薄膜Siが主流になるだろう」(シャープ 代表取締役社長の片山幹雄氏)。シャープは、記者懇談会で太陽電池事業の今後の見通しを示した。薄膜Siが主流になる理由として、「結晶Siは材料を作るのも手に入れるのも大変。そのため、結晶Siはコストが下がらない」(片山氏)点を挙げた。
その見通しに従って、年間生産能力が1GWと大規模な薄膜Si太陽電池の新工場を大阪府堺市に建設することを決めた(Tech-On!関連記事)。工場建設を決めたのは、2007年春ごろという。決め手になったのは、「変換効率を高められるトリプル型の開発にメドが付き、さらにトリプル型を高い生産性で量産するための製造装置を実現したから」(同社 ソーラーシステム事業本部長 専務取締役 濱野稔重氏)である。

不是所有的金子都會發光" 太陽能教父為產業敲警鐘

不是所有的金子都會發光" 太陽能教父為產業敲警鐘
台北‧8月4日2007 / 08 / 04 星期六 17:30

昨天茂迪 (6244-TW下單)總經理左元淮一席「太陽能泡沫化」的談話,引起市場不小的震撼,引發太陽能羊群四散逃命,族群股價黯淡無光,雖然,事後證實為斷章取義的烏龍,但「台灣太陽能教父」這席話,還是把太陽能產業隱而不顯的坑疤推到檯面上,套句「不是所有的金子都會發光,但發光的一定是金子」的諺語,未來並不是所有沾上太陽能題材個股都能持續發光發熱。
近幾年,能源枯竭及溫室效應日趨嚴重,使歐美日競設太陽能電廠,環保發電成為新寵,台灣太陽能當紅的明星產業,形成任何公司只要沾上太陽能的邊,股價就一飛沖天的怪現象。
從2006年下半年開始,下游太陽能電池製造商如雨後春筍般冒出頭,產業掀起搶料大戰,上游矽料價格及太陽能矽晶圓現貨價格持續飆漲,以使用最廣泛的 6吋矽晶圓來說,與 2年前相比,每片價格平均調漲了一倍,連台灣太陽能雙雄都備感吃力。
法人指出,加上中國太陽能電池廠積極擴產,為了填補產能缺口,甚至傳出有業者願意以每片10美元的天價購料,缺料情況之嚴重可見一斑。
無怪乎各太陽能電池大廠拼命爭取大廠長期供料合約,以確保營收獲利成長,連先前把重心放在水平整合的益通,也在 6月宣佈收購美國晶圓廠 Adema,加緊垂直整合腳步,合約料源比例可望從今年的 8成,提高至明年的 9成以上,包括茂迪、昱晶也紛紛與上游供應商策略聯盟。
若從終端模組來看,太陽能專業網站 SolarBuzz 7 月太陽能模組報價顯示,歐洲地區報價在連續 2個月下滑後,好不容易止跌,價格維持在每瓦4.78歐元;一向被視為太陽能產業新興重鎮的美國地區,報價則連續第 4 個月滑落,由 6月的每瓦4.85美元,下滑至每瓦4.84 美元,即將出爐的 8月報價也不甚樂觀,顯示模組價格已經呈現穩定下滑的態勢。
受限於模組價格的下滑,加上缺料使產能稼動率降低,下游太陽能電池廠毛利持續遭受壓縮,茂迪今年第 1 季毛利已從去年的 30%,縮水到 25%以下,第 2季甚至有跌破 20%的危機,益通 (3452-TW)第 2季毛利也恐低於 15%,雙雙創下掛牌來新低。
相對的,太陽能產業越往上游技術門檻越高,競爭者也比較少,與下游廠商的獲利逐漸拉大差距,中美晶 (5483-TW) 與合晶 (6182-TW)等業者毛利率穩定上揚,中美晶今年第 1季毛利率達到 29%,合晶也有24.79%,年增率均增加近乎10%。
由此可見,台灣太陽能產業已從草創期邁入成長期,中游長晶切晶廠商因掌握料源,加上下游搶料現象,有助於將多晶矽材料漲價成本轉嫁至太陽電池廠商身上,利於毛利率的維持及成長,「上肥下瘦」的態勢越趨明顯。
今年初,以往月營收和獲利都有 10%以上高成長的太陽能廠商,突然開始改以小碎步前進,股價也上攻無力,顯示蜜月激情消褪,產業開始露出原本的面目,體質差、無法掌握關鍵技術的業者,很可能因無法承受嚴峻的考驗而出局,未來勢必朝向策略聯盟與整併,甚至集團化的大方向,與左元淮提出的「太陽能產業泡沫化危機」的說法不謀而合。
在太陽能產業飽受多晶矽缺料所苦之際,次世代太陽能太陽能電池開始展露頭角,其中,又以薄膜太陽能電池最受矚目,吸引中環 (2323-TW)、綠能 (3519-TW) 、昇陽科 (3561-TW)、已更名為吉祥全球實業的訊碟 (2491-TW) 子公司旭能光電競相投入,連益通也正慎重評估建置計畫,評估結果可望於年底前出爐。
不過,薄膜太陽能電池轉換率無法有效提升,是最大的隱憂,即使全球薄膜排名前 2名的日商Kaneka及美商United Solar,轉換率也不過 10%,至今仍差了傳統矽晶圓太陽能電池一大截,且Turn-key設備成本也相對較高,也無法掌握關鍵技術,前景猶如蒙上一層薄紗,連先前大膽砸下 24.27億元打造薄膜夢的綠能總經理林和龍都坦言,此舉所冒風險確實不小。
紐約時報日前也以「太陽能捕捉想像,而非金錢」為題,對熱得發燙的太陽能類股提出警語,指出若無重大的科技突破,太陽能發電不太可能躍升成主流。
在這個關鍵時刻,有不少太陽能新成員紛紛冒出頭,縱然股價多有表現空間,但並未贏得一面倒的狂熱掌聲,較精明的投資人,已不太會隨高油價題材起舞,開始學會用放大鏡檢視公司基本面。
台灣太陽能廠商多為中小型企業,受限於矽料製程耗能、生產技術封閉及高危險性,所需矽材均仰賴進口,大部分著重在營運彈性與製程技術之上,反觀國際主要太陽能大廠,憑恃堅強的垂直整合供應鏈,競爭力自然不是一般廠商所能及的,近期茂迪、益通、合晶、中美晶等廠商積極整併,就是深闇「大者恆大」這個顛撲不破道理。
不過,太陽能產業猶如東昇的旭日,依然擁有無限的潛力,工研院預計,2007年台灣太陽能產業總產值將直逼 100萬MW,可望擠下美國,躍升成世界第四大生產地區,不過,萬一企業誤判情勢,一個踉蹌沒跟上潮流,就有可能遭烈日灼身,這也是投資人在一股腦兒瘋太陽能時,必需深思的課題。

2007年8月5日 星期日

昇陽科簽約 11年料源無虞


工商時報2007.08.03昇陽科簽約 11年料源無虞


興櫃太陽能電池廠昇陽科(3561)昨(二)日公告,為鞏固原料來源,與「業界知名大廠」簽下從即日起至民國一○八年底為止、總額八二○○萬歐元(約合新台幣三六.八三億元)的矽晶片供料合約。
昇陽科為國內太陽能電池廠新兵,但「氣魄」卻後來居上,除了現有一條三○MW的矽太陽能電池生產線外,第四季還將新增一條。此外,該公司更在六、七月份,相繼宣布進軍「薄膜太陽能電池」產業,並切入矽晶圓最上游的多晶矽原料(Polysilicon)領域,這等於一舉涵蓋所有的太陽能上、中游發展方向。科風資深行銷協理蕭家嶔說 : 此舉不僅把國內龍頭的茂迪和益通比了下去,也超越REC和SHARP等國際大廠,確實讓市場為之側目。
昇陽科此次簽下的供料合約,打破了之前由昱晶光電(3514)所創下的紀錄。昱晶之前與全球大廠MEMC簽下一紙「十年、總額一千億元」的合約,創下國內太陽能產業的兩項紀錄,而此次昇陽科則以十一年五個月,改寫其中的時間紀錄。
昇陽科自結今年上半年一二.八億元,稅前盈餘一.六億元,以股本九億元計算,每股稅前盈餘為一.七七元。該公司預計十月將再擴加一條,年底加入量產,預計明年的產能可拉高至六○MW。昇陽日前才宣布董事長異動,由曾任台塑協理的劉康信接手。該股昨日的興櫃均價為一二七元,比前天上揚二元。

中國首套『追日型』太陽能發電系統進入奧運場館


中國首套『追日型』太陽能發電系統進入奧運場館
北京新浪網 (2007-08-05 13:49)

  新華網南京8月5日電(記者石永紅)中國第一套具有『追日』功能的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5日在奧運會沙灘排球場館正式z繳舋o電。由江蘇中盛光電公司提供的這套追日系統,為綠色奧運增添了新亮點。
  江蘇中盛光電公司副總經理佘海峰5日在南京介紹,這套光伏追日系統是江蘇中盛光電與西班牙一家廠商合作開發的高科技產品。長11米、寬7米的太陽能元件位於沙灘排球館的東北角。這套系統可以遠端遙控,隨著太陽的旋轉,其陽光板元件可以實現270度上下、左右旋轉,因而其發電功率比一般的太陽能系統提高了35%以上,是目前全世界轉換效率最高的太陽能發電系統。據悉,這套系統平均zC小時可發電11千瓦,一年可為奧運場館供電近5萬千瓦時,並可連續運作25年以上。(完)

燿華私募 里昂證插一腳

燿華私募 里昂證插一腳

2007.08.04 01:25 am

燿華電子(2367)昨(3)日宣布,私募可轉換公司債8.25億元已完成,知名里昂證券亞太恆富的Aria Investment Partners基金首度進軍台灣企業,參與認購2,000萬美元,在資金到位後,燿華將跨足太陽能產業,新太陽能電池廠,將在10日左右動工興建。
燿華是國內手機印刷電路板(PCB)大廠,以高階的高密度連接(HDI)板為主,是全球手機PCB重要供應商,此次私募每股20.6元可轉債(CB),將用來強化財務結構並充裕資本支出,昨天股價上漲0.55元,收在31.05元。
燿華表示,里昂證券亞太恒富的Aria Investment Partners基金在全球頗具盛名,也是第一次投資台灣廠商,日後即使轉換普通股,也需三年後才能報請主管機會上市買賣,顯示這家基金對燿華的信心。
里昂證券亞太恒富副首席執行官潘佐芬(Josephine Price)指出,燿華是手機PCB的領導製造商,也是手機大廠的重要供應商,這些優勢將來都可以因應手機替換及新手機上市的雙重市場需求。要進入HDI製造領域的技術和資本門檻相當高,這是燿華最重要的競爭優勢,這次參與燿華私募CB,是他們在台灣的第一宗投資案,期拓展現行投資組合在地理區域上的多元性,也是未來在台灣開拓商機的跳板。
燿華募資完成後,也著手興建太陽能電池廠,公司表示,已簽約取得宜蘭利澤1.6萬坪土地,訂10日左右動工與建廠房,未來分三期開發,初期投資金額9.45億元。
燿華說,第一條太陽能電池產線在明年第三季投產,年產能30百萬瓦(MW),屆時與茂迪(6244)、益通(3452)分食太陽能商機,有信心在第一年獲利,估計產能滿載可挹注30億元營收,相當於去年台灣廠100.5億元營收的三成。

泡沫說 太陽能股雲端墜落

受到投信法人和主力持股「多殺多」衝擊,加上茂迪總經理左元淮一席針對太陽能產業的談話被市場錯誤解讀,導致七月漲幅勇冠台股太陽能「三晶」中美晶(5483)、合晶(6182)和嘉晶(3016),昨(三)日連續第二天被打落跌停。當「領頭羊」倒地後,所有羊群也跟著四散逃命,不僅興櫃綠能昱晶同步大跌,甚至於近期猛炒太陽能概念的漢磊、台半和海德威同步亮出綠燈,至於茂矽和鼎元也跌逾半根。
伴隨原油價格一路飆高,加上產業呈現「上肥下瘦」趨勢,太陽能「三晶」七月股價表現銳不可擋。以單月漲幅來看,中美晶高達八○.三%,嘉晶以七八.五%緊跟在後,至於合晶也有六八.五%的表現,勇奪台股「最佳人氣獎」實至名歸。
除此之外,太陽能三晶的大漲,更帶動國內眾多業者前仆後繼的宣示要跨足太陽能產業,利多宣布後,股價也都以大漲一波回應,確實是沾上太陽能的光。
只不過,台股此波大幅回檔一千點,原本強勢的中美晶和合晶雖然七月營收持續改寫歷史新高,基本面毫無疑問,但終究難以避免的進入「補跌」階段。至於茂迪總經理左元淮的發言只能算是「助跌」效果
左元淮日前接受媒體專訪,媒體更以太陽能股泡沫化下題,引起市場高度重視,茂迪昨日下午二時多,特地在股市觀測站澄清所謂泡沬說。
茂迪表示,媒體報導提的泡沫化,與一般人認知整體產業衰退所造成的泡沫化意義不同,本公司左總對太陽能產業極具信心,只是新加入者眾,新投入者對產業了解程度有別,後投入者經
壓力將增加,未來會有退出及合併情形發生,因此希望投資人考慮個別公司背後的投資風險。
法人指出,太陽能仍然是全球最成長性最高的綠能產業,上游端的長晶以及矽晶圓更持續處於缺料,至少還可享有一年半好光景,只不過大漲之後,總得有部分獲利了結或多殺多的壓力,長線發展性不變,對於之前苦於無法上車的投資人來說,反而提供一個逢回介入的機會。
至於之前因太陽能題材而大漲一波的漢磊、台半、海德威、茂矽和鼎元等,昨日也是同步重挫,「有福同享,有難也得同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