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迪跨入薄膜技術
轉載自【經濟日報╱記者何易霖/台北報導】 2007.09.27 04:09 am
台灣太陽能電池龍頭廠茂迪昨(26)日宣布,與全球前三大多晶矽製造商Wacker簽下為期九年供料合約,總金額約18.4億元,從2010年起供貨,茂迪藉此穩定太陽能產業中最上游的原料貨源。茂迪並宣布,跨入薄膜太陽能電池領域,成為台灣第一家橫跨傳統矽晶與薄膜領域的上市櫃太陽能電池廠。
茂迪表示,過去與上游原料廠簽約,多以矽晶圓採購為主,此次延伸至多晶矽,拿到最上層的原料,主要為上游自有長晶產能垂直整合布局。這也是茂迪首次與Wacker搭上線,未來雙方可望有更緊密的合作。茂迪昨天股價下跌6元,收340元。另一大太陽能電池廠益通也與日商M.Setek在多晶矽原料上建立伙伴關係。
茂迪目前僅擁有10MW(百萬瓦)的長晶產能,不到總產能的一成,對成本改善並不顯著,隨著打通多晶矽料源廠供料管道,規劃明年底長晶產能可比現在大增十倍,達100MW。
茂迪未來長晶將以大陸昆山為基地,當地目標年產能為1GW(千萬瓦)。茂迪指出,隨著垂直整合至長晶領域,且在擁有穩定料源下,未來整體生產成本結構將有大幅改變。
茂迪分析,由於矽晶圓占太陽能電池整體生產成本的七成左右,以目前太陽能矽晶圓廠平均毛利率在30%甚至35%以上估計,茂迪自行長晶製造矽晶圓後,「讓矽晶圓廠賺的錢都可以自己賺」,估計矽晶圓成本可大降至少三成以上,獲利將有顯著提昇。
茂迪除了與Wacker這樣的一線多晶矽製造商建立合作關係外,茂迪在美國投資的多晶矽廠AE也將在明年開始投產,對茂迪供貨一年最高供貨量可達2,500公噸,相當於250MW矽晶圓所需,「自有」與「外購」多晶矽料源左右逢源,更有助獲利能力大增。
除了垂直整合佈局告捷外,茂迪也將投入薄膜太陽能電池領域,初期先在美國科羅拉多州辦事處設立實驗室生產線,計劃兩年內,將光電轉換率突破10%,遠優於一般薄膜太陽能電池廠約6%至8%的光電轉換效率。茂迪透露,薄膜技術將以自有團對開發為主,不會對外採購整廠輸入設備。目前國內還有綠能、聯相等業者已在薄膜太陽能電池領域耕耘。
2007年9月27日 星期四
美國太陽光電展 台灣廠商參展搶商機
美國太陽光電展 台灣廠商參展搶商機
2007-09-26 21:11/蕭家嶔
第4屆美國太陽光電展(Solar Power)25日在洛杉磯長堤登場,200家參展廠商爭逐「太陽能屋頂」計畫商機,Sharp、茂迪等全球十大太陽能電池廠幾乎全員到齊,外貿協會率領茂矽、聯相、系統電子等參展廠商組成的台灣館,也受到國際矚目,參觀人潮踴躍。
美國加州「百萬太陽能屋頂」計畫今年元月正式上路,其他各州紛紛跟進,引爆美國太陽能發電熱潮,讓美國成為繼德國、日本之後,最具成長爆發力的太陽光電市場,也讓甫登場的美國太陽光電展爆紅。
根據主辦單位統計,今年參展廠商超過200家,使用1300個攤位,事先報名的參觀買主人數達1萬人,包括Sharp、Q-Cells、Kyocera、尚德、茂迪等全球前十大太陽電池廠幾乎全員到齊,競逐市場商機。
外貿協會也首度組團以台灣國家館形式參展,團員包括矽晶太陽能電池廠茂矽、薄膜太陽電池廠聯相、太陽能Inverter廠商科風,以及系統電子。
外貿協會表示,開展首日,台灣館就吸引大批參觀、採購人潮,除了顯示美國市場熱度,也證明台灣太陽光電產業已在國際上闖出名聲。
貿協今年率團協助國內太陽光電業者赴日本、義大利、西班牙、美國拓銷,明年將擴大到德國、法國、希臘、中東等新興市場拓銷,希望進一步擴大台灣太陽光電產業全球市占率。
2007年9月25日 星期二
Interest in solar program shining brightly
Interest in solar program shining brightly
Associated Press - September 24, 2007 11:35 AM ET
CASPER, Wyo. (AP) - Demand is high for a state grant that covers up to $3,000 of the cost of installing solar panels at a home.
July 1 was the most recent deadline for 25 grants through the Wyoming Business Council. By 2 a.m. on that date, the council had already received applications for 25 grants.
The grants cover half the cost of installing a residential photovoltaic system, up to $3,000.
Some states like Pennsylvania require homes to be connected to the grid to qualify for photovoltaic grants. But that's not a requirement in Wyoming.
Business Council officials point out that solar panels can be the lowest-cost option for powering homes that are located far away from power lines.
Copyright 2007 The Associated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material may not be published, broadcast, rewritten or redistributed.
Associated Press - September 24, 2007 11:35 AM ET
CASPER, Wyo. (AP) - Demand is high for a state grant that covers up to $3,000 of the cost of installing solar panels at a home.
July 1 was the most recent deadline for 25 grants through the Wyoming Business Council. By 2 a.m. on that date, the council had already received applications for 25 grants.
The grants cover half the cost of installing a residential photovoltaic system, up to $3,000.
Some states like Pennsylvania require homes to be connected to the grid to qualify for photovoltaic grants. But that's not a requirement in Wyoming.
Business Council officials point out that solar panels can be the lowest-cost option for powering homes that are located far away from power lines.
Copyright 2007 The Associated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material may not be published, broadcast, rewritten or redistributed.
應材:部分太陽能電池設備與台商合作
轉載自 工商時報 2007.09.20
應材:部分太陽能電池設備與台商合作
涂志豪/美國聖塔克拉拉十九日專電
看好太陽能電池的強勁成長力道,應用材料太陽能事業部薄膜產品總經理Craig Hunter十八日表示,應材除了佈局薄膜太陽能電池設備市場外,今年八月中旬併購了矽晶圓切割廠HCT,亦開始著手佈局多晶矽太陽能電池設備生產。由於台灣很有機會成為全球最主要的太陽能電池代工重鎮,為了縮短設備前置時間(lead time),應材將會與台灣設備業者,針對部份太陽能電池設備OEM代工進行合作。據了解,在經濟部牽線下,國內設備零組件製造廠如帆宣、沛鑫等均有機會獲得訂單。
Craig Hunter表示,目前全球太陽能電池的需求之所以強勁,除了綠色能源意識抬頭外,包括德國、日本、美國、西班牙、義大利等部份國家,以政府力量提供補助優惠收購電價稅率(Feed-in Tariffs),則是另一重要關鍵。所以在政策推動下,太陽能電池市場在未來五年至十年之間,仍會具有很強勁的成長力道,應用材料擁有半導體及LCD面板雙產業的設備製造能力,當然也不會錯過這個龐大商機,除了提供薄膜技術太陽能電池設備外,也將推出多晶矽相關設備。
Craig Hunter表示,多晶矽太陽能電池目前雖然成本較高,但因體積較小,所以適合應用在一般住家,薄膜太陽能電池以大面積取勝,未來最大的應用市場,將會以建築物外觀的太陽能玻璃為主,因此二個市場已經有所區隔。至於目前太陽能電池發展的困難點,在於產業鏈仍不成熟,也沒有統一的標準存在,這需要太陽能電池製造廠商間經過長期的磨合,就像這十年來LCD面板產業的發展一樣。
Craig Hunter也指出,多晶矽技術源自於半導體產業,薄膜技術源自於LCD面板產業,所以看起來台灣最有機會成為未來全球太陽能電池最大製造生產重鎮,因為台灣半導體及面板廠商,已建立起十分完整的產業鏈,只要台灣政府政策配合,將可以最快速度將太陽能電池產業建立起來。
應材:部分太陽能電池設備與台商合作
涂志豪/美國聖塔克拉拉十九日專電
看好太陽能電池的強勁成長力道,應用材料太陽能事業部薄膜產品總經理Craig Hunter十八日表示,應材除了佈局薄膜太陽能電池設備市場外,今年八月中旬併購了矽晶圓切割廠HCT,亦開始著手佈局多晶矽太陽能電池設備生產。由於台灣很有機會成為全球最主要的太陽能電池代工重鎮,為了縮短設備前置時間(lead time),應材將會與台灣設備業者,針對部份太陽能電池設備OEM代工進行合作。據了解,在經濟部牽線下,國內設備零組件製造廠如帆宣、沛鑫等均有機會獲得訂單。
Craig Hunter表示,目前全球太陽能電池的需求之所以強勁,除了綠色能源意識抬頭外,包括德國、日本、美國、西班牙、義大利等部份國家,以政府力量提供補助優惠收購電價稅率(Feed-in Tariffs),則是另一重要關鍵。所以在政策推動下,太陽能電池市場在未來五年至十年之間,仍會具有很強勁的成長力道,應用材料擁有半導體及LCD面板雙產業的設備製造能力,當然也不會錯過這個龐大商機,除了提供薄膜技術太陽能電池設備外,也將推出多晶矽相關設備。
Craig Hunter表示,多晶矽太陽能電池目前雖然成本較高,但因體積較小,所以適合應用在一般住家,薄膜太陽能電池以大面積取勝,未來最大的應用市場,將會以建築物外觀的太陽能玻璃為主,因此二個市場已經有所區隔。至於目前太陽能電池發展的困難點,在於產業鏈仍不成熟,也沒有統一的標準存在,這需要太陽能電池製造廠商間經過長期的磨合,就像這十年來LCD面板產業的發展一樣。
Craig Hunter也指出,多晶矽技術源自於半導體產業,薄膜技術源自於LCD面板產業,所以看起來台灣最有機會成為未來全球太陽能電池最大製造生產重鎮,因為台灣半導體及面板廠商,已建立起十分完整的產業鏈,只要台灣政府政策配合,將可以最快速度將太陽能電池產業建立起來。
太陽能 油價飆高下 長線最看好
轉載自 工商時報2007.09.24
太陽能 油價飆高下 長線最看好
【王中一】
九月,在這個傳統上的油價淡季,國際原油每桶卻已經飆破八四美元,連番改寫歷史新高的強勁走勢,似乎預告今年底不排除挑戰九○美元。且在油價推波助瀾下,替代能源如太陽能、風力和生質能發電,再度成為長線看好的標的,其中又以有實質獲利支撐的太陽能類股最被看好。此外,今年底也有數家興櫃太陽能股即將轉上市櫃,屆時將可掀起新一波的掛牌效應。
近期台股的太陽能四大天王當中,下游電池廠的茂迪(6244)和益通(3452),其股價表現反而比上游矽晶圓廠中美晶(5483)和合晶(6182)來得強勁,顛覆第三季以來太陽能產業「上肥下瘦」觀念。據了解,近期確實有主力大戶在市場散佈「上游優勢不再」等看法,並藉此摜壓中美晶和合晶的股價。
但事實上,近期太陽能上游多晶矽的缺料狀況,反而是越來越嚴重,現貨價不降反升,除了最上游的多晶矽廠擴產不及之外,越來越多的廠商切入下游的電池和模組領域,造成「搶料」現象;另一方面,市場也傳出部分廠商計畫導入全新製程,但效果仍與實驗室有不小差距,甚至於韓系和日系的廠商,也有延宕的現象,上游缺料的狀況不但不會從明年下半年開始抒解,甚至到明年底都還將處於供不應求局面。
法人指出,現階段會有唱衰上游、吹捧下游的聲音出現,主要是現在距離十月底第三季季報公布日期還有一段時間,但只要財報一公布,屆時就可釐清不少疑點。據了解,中美晶和合晶除了營收一路創新高之外,毛利率也將持續走高,而合晶還有轉投資「Solargiga」在香港掛牌的題材,基本面表現無虞。
以目前的興櫃太陽能類股來看,包括昱晶、綠能和台勝科都已經載送件申請上市,其中昱晶和台勝科都已通過審議過,預期年底都可完成掛牌。
只不過,昱晶和綠能上半年的財報表現,都不如市場預期,每股稅後純益僅有○.九九元和一.三五元,反而是台勝科一.九二元最為亮麗,加上還有台塑和日本Sumco兩大「富爸爸」加持,不排除會有一波亮麗的蜜月行情。
太陽能 油價飆高下 長線最看好
【王中一】
九月,在這個傳統上的油價淡季,國際原油每桶卻已經飆破八四美元,連番改寫歷史新高的強勁走勢,似乎預告今年底不排除挑戰九○美元。且在油價推波助瀾下,替代能源如太陽能、風力和生質能發電,再度成為長線看好的標的,其中又以有實質獲利支撐的太陽能類股最被看好。此外,今年底也有數家興櫃太陽能股即將轉上市櫃,屆時將可掀起新一波的掛牌效應。
近期台股的太陽能四大天王當中,下游電池廠的茂迪(6244)和益通(3452),其股價表現反而比上游矽晶圓廠中美晶(5483)和合晶(6182)來得強勁,顛覆第三季以來太陽能產業「上肥下瘦」觀念。據了解,近期確實有主力大戶在市場散佈「上游優勢不再」等看法,並藉此摜壓中美晶和合晶的股價。
但事實上,近期太陽能上游多晶矽的缺料狀況,反而是越來越嚴重,現貨價不降反升,除了最上游的多晶矽廠擴產不及之外,越來越多的廠商切入下游的電池和模組領域,造成「搶料」現象;另一方面,市場也傳出部分廠商計畫導入全新製程,但效果仍與實驗室有不小差距,甚至於韓系和日系的廠商,也有延宕的現象,上游缺料的狀況不但不會從明年下半年開始抒解,甚至到明年底都還將處於供不應求局面。
法人指出,現階段會有唱衰上游、吹捧下游的聲音出現,主要是現在距離十月底第三季季報公布日期還有一段時間,但只要財報一公布,屆時就可釐清不少疑點。據了解,中美晶和合晶除了營收一路創新高之外,毛利率也將持續走高,而合晶還有轉投資「Solargiga」在香港掛牌的題材,基本面表現無虞。
以目前的興櫃太陽能類股來看,包括昱晶、綠能和台勝科都已經載送件申請上市,其中昱晶和台勝科都已通過審議過,預期年底都可完成掛牌。
只不過,昱晶和綠能上半年的財報表現,都不如市場預期,每股稅後純益僅有○.九九元和一.三五元,反而是台勝科一.九二元最為亮麗,加上還有台塑和日本Sumco兩大「富爸爸」加持,不排除會有一波亮麗的蜜月行情。
話題》不要一窩蜂
話題》不要一窩蜂
轉載自【經濟日報╱費家琪】 2007.09.24 04:07 am
一窩蜂現象已成為台灣有特色的文化之一,不僅消費市場出現這種盛況,連台灣企業在經營公司時也崇尚一窩蜂,跟隨著外界腳步來決定自己的發展方向,最近市場上有兩個熱門行業太陽能與生技業,都是代表作。
時尚流行,往往脫離不了一窩蜂,煙燻妝流行時看不到娃娃裝的扮相,消費者跟隨流行腳步,在所難免,企業經營者卻不能跟著人云亦云,得要有自己的主張。
企業主思考公司發展方向,應該掌握「有什麼、打什麼」的思維,公司有什麼資源,決定打多大規模的戰爭,找出自己經營的核心價值,才能永續經營,不能隨市場潮流起伏。
外界流行太陽能產業,老闆就決定一頭埋進去,或生技正在熱門時,就熱中進軍生技業,短期內也許能博取投資人喜好,但公司若沒有鍛鍊好事業體質,膨風的氣球終有一天會被戳破。
現在市場上不少公司,可能只能沾上熱門產業的邊,例如做清潔用品的業者就被歸類到生技公司,或只是口頭宣布進軍太陽能產業的公司,股價已先發光發熱,迷惑了投資人的心。
當年曾紅極一時的葡式蛋撻,在台北街頭巷尾都看得到,現在剩下幾家做葡式蛋撻店面?太陽能與生技業現在是否也處於葡式蛋撻當年百花齊放的階段?投資人不妨睜大眼睛看,有幾家能一飛沖天。
轉載自【經濟日報╱費家琪】 2007.09.24 04:07 am
一窩蜂現象已成為台灣有特色的文化之一,不僅消費市場出現這種盛況,連台灣企業在經營公司時也崇尚一窩蜂,跟隨著外界腳步來決定自己的發展方向,最近市場上有兩個熱門行業太陽能與生技業,都是代表作。
時尚流行,往往脫離不了一窩蜂,煙燻妝流行時看不到娃娃裝的扮相,消費者跟隨流行腳步,在所難免,企業經營者卻不能跟著人云亦云,得要有自己的主張。
企業主思考公司發展方向,應該掌握「有什麼、打什麼」的思維,公司有什麼資源,決定打多大規模的戰爭,找出自己經營的核心價值,才能永續經營,不能隨市場潮流起伏。
外界流行太陽能產業,老闆就決定一頭埋進去,或生技正在熱門時,就熱中進軍生技業,短期內也許能博取投資人喜好,但公司若沒有鍛鍊好事業體質,膨風的氣球終有一天會被戳破。
現在市場上不少公司,可能只能沾上熱門產業的邊,例如做清潔用品的業者就被歸類到生技公司,或只是口頭宣布進軍太陽能產業的公司,股價已先發光發熱,迷惑了投資人的心。
當年曾紅極一時的葡式蛋撻,在台北街頭巷尾都看得到,現在剩下幾家做葡式蛋撻店面?太陽能與生技業現在是否也處於葡式蛋撻當年百花齊放的階段?投資人不妨睜大眼睛看,有幾家能一飛沖天。
2007年9月19日 星期三
茂迪:薄膜太陽能電池技術的發展仍有待觀察
茂迪:薄膜太陽能電池技術的發展仍有待觀察
相關文章
• 台灣薄膜太陽能電池產業升溫 材料為關鍵 (2007-08-13)
• 綠能與應材合作建置8.5代薄膜太陽能生產線 (2007-06-29)
• 聯電與日本Ulvac合作進軍薄膜太陽能電池市場 (2007-03-30)
• 應材預測薄膜太陽能電池成長將超越傳統矽晶電池 (2007-03-23)
• 尋求成長新動力 應材投入太陽電池設備市場 (2006-09-11)
更多相關文章
精選文章
• iPhone拆解分析:更多內部結構揭密
• 拆解分析:iPhone硬體成本高達220美元
• 綠能與應材合作建置8.5代薄膜太陽能生產線
• 第一屆奇美獎揭曉 台大「太極塗佈法」奪魁
• 數位相框市場興起帶動顯示器控制IC新商機
更多精選文章
隨著能源議題的發燒,太陽能產業持續呈現出快速成長的態勢。然而由於矽晶材料的嚴重缺貨,近來興建矽晶材料廠以及薄膜太陽能電池技術興起,是此產業中兩個引人關注的議題。對此,茂迪(Motech)公司總經理左元淮在上週舉行的‘太陽能產業領袖論壇’中,暢談了他對產業發展的看法。
回顧太陽能產業的發展歷程,左元淮指出,太陽能技術發展已久,在2000年以前算是‘早期開發’階段,當時雖有多家廠商投入,但因為商業環境還不成熟,僅有少數公司能夠維持。而從2000年到2005年間,是‘初期獲利’階段,有少數公司能夠倖存並開始獲利。而隨著能源議題的升溫,現在的太陽能產業已經到了‘淘金熱’階段,許多業者開始積極投入。但他認為,太陽能產業要能夠真正成為一個產業可能要到2010年以後。
“目前較普遍使用太陽能電力的國家,包括德國、日本、義大利等,還是得靠政府補助才能繼續支撐。也因此,從商業市場的角度來看,其實太陽能還不算是一個真正的產業。同時,以目前這些國家平均每個人所使用的太陽能電力仍遠低於傳統電力來看,目前太陽能也還只是一個利基市場,並未到主流應用的階段。”
但是就其長期的發展潛力來看,太陽能產業的前景當然是無庸置疑的。他說,“從1990年代開始,就我的印象所及,此一產業從未經歷過負成長,而近年來的年複合成長率甚至高達40%。,未來仍將持續成長。”
但是,也由於太陽能市場的持續成長,目前材料缺貨現象已經是此一產業的最大發展瓶頸。左元淮說,“從2004年就開始有缺貨現象,現在雖已有專門生產太陽能電池用的矽晶圓廠正在興建中,但是緩不濟急,此缺貨現象明年上半年將會更糟,可能要到明年下半年才有可能減緩。”
他表示,為因應此一缺料問題,近來已有許多晶圓廠的興建計畫,光是在中國大陸就將近有30個計畫。然而,由於矽晶圓廠的人力成本並不很高,他並不認為在中國大陸建廠會有特別的優勢,而與之前的半導體產業熱潮相同,他也認為未來中國大陸市場也將會經歷一波的整併過程。
不過對此現象,他笑稱,過去在晶圓代工產業萌芽初期,IDM業者曾有“Real men own fabs."這句名言,到現在應該要改為“Real men own polysilicon fabs.”了!
此外,受益於矽晶材料缺貨的問題,採用平面顯示器製程技術所發展出來的薄膜太陽能電池也成為另一個受關注且成長快速的技術。對此,左元淮表示,目前整個太陽能電池市場中仍有高達92%是以矽晶為基礎所製造的,而薄膜太陽能電池在去年僅佔整個市場的7%。
他指出,近來雖然在包括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等公司的積極推動下,已有多家公司開始興建大尺寸的薄膜太陽能工廠,使得此一技術在過去三年快速成長,但是此技術仍有許多包括轉換效率、長期可靠性、良率等問題有待解決。
同時,他預期未來五年矽晶太陽能電池模組的成本將可能降低到每瓦2美元,也因此,薄膜太陽能電池需要達到$1.5/W的價格才會有競爭力。也因此,他表示,“薄膜太陽能電池的技術的確有其展望,但問題是,何時才會有超過矽晶太陽能電池的效能?這點是值得我們持續觀察的問題。”
作者:勾淑婉 / 電子工程專輯
相關文章
• 台灣薄膜太陽能電池產業升溫 材料為關鍵 (2007-08-13)
• 綠能與應材合作建置8.5代薄膜太陽能生產線 (2007-06-29)
• 聯電與日本Ulvac合作進軍薄膜太陽能電池市場 (2007-03-30)
• 應材預測薄膜太陽能電池成長將超越傳統矽晶電池 (2007-03-23)
• 尋求成長新動力 應材投入太陽電池設備市場 (2006-09-11)
更多相關文章
精選文章
• iPhone拆解分析:更多內部結構揭密
• 拆解分析:iPhone硬體成本高達220美元
• 綠能與應材合作建置8.5代薄膜太陽能生產線
• 第一屆奇美獎揭曉 台大「太極塗佈法」奪魁
• 數位相框市場興起帶動顯示器控制IC新商機
更多精選文章
隨著能源議題的發燒,太陽能產業持續呈現出快速成長的態勢。然而由於矽晶材料的嚴重缺貨,近來興建矽晶材料廠以及薄膜太陽能電池技術興起,是此產業中兩個引人關注的議題。對此,茂迪(Motech)公司總經理左元淮在上週舉行的‘太陽能產業領袖論壇’中,暢談了他對產業發展的看法。
回顧太陽能產業的發展歷程,左元淮指出,太陽能技術發展已久,在2000年以前算是‘早期開發’階段,當時雖有多家廠商投入,但因為商業環境還不成熟,僅有少數公司能夠維持。而從2000年到2005年間,是‘初期獲利’階段,有少數公司能夠倖存並開始獲利。而隨著能源議題的升溫,現在的太陽能產業已經到了‘淘金熱’階段,許多業者開始積極投入。但他認為,太陽能產業要能夠真正成為一個產業可能要到2010年以後。
“目前較普遍使用太陽能電力的國家,包括德國、日本、義大利等,還是得靠政府補助才能繼續支撐。也因此,從商業市場的角度來看,其實太陽能還不算是一個真正的產業。同時,以目前這些國家平均每個人所使用的太陽能電力仍遠低於傳統電力來看,目前太陽能也還只是一個利基市場,並未到主流應用的階段。”
但是就其長期的發展潛力來看,太陽能產業的前景當然是無庸置疑的。他說,“從1990年代開始,就我的印象所及,此一產業從未經歷過負成長,而近年來的年複合成長率甚至高達40%。,未來仍將持續成長。”
但是,也由於太陽能市場的持續成長,目前材料缺貨現象已經是此一產業的最大發展瓶頸。左元淮說,“從2004年就開始有缺貨現象,現在雖已有專門生產太陽能電池用的矽晶圓廠正在興建中,但是緩不濟急,此缺貨現象明年上半年將會更糟,可能要到明年下半年才有可能減緩。”
他表示,為因應此一缺料問題,近來已有許多晶圓廠的興建計畫,光是在中國大陸就將近有30個計畫。然而,由於矽晶圓廠的人力成本並不很高,他並不認為在中國大陸建廠會有特別的優勢,而與之前的半導體產業熱潮相同,他也認為未來中國大陸市場也將會經歷一波的整併過程。
不過對此現象,他笑稱,過去在晶圓代工產業萌芽初期,IDM業者曾有“Real men own fabs."這句名言,到現在應該要改為“Real men own polysilicon fabs.”了!
此外,受益於矽晶材料缺貨的問題,採用平面顯示器製程技術所發展出來的薄膜太陽能電池也成為另一個受關注且成長快速的技術。對此,左元淮表示,目前整個太陽能電池市場中仍有高達92%是以矽晶為基礎所製造的,而薄膜太陽能電池在去年僅佔整個市場的7%。
他指出,近來雖然在包括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等公司的積極推動下,已有多家公司開始興建大尺寸的薄膜太陽能工廠,使得此一技術在過去三年快速成長,但是此技術仍有許多包括轉換效率、長期可靠性、良率等問題有待解決。
同時,他預期未來五年矽晶太陽能電池模組的成本將可能降低到每瓦2美元,也因此,薄膜太陽能電池需要達到$1.5/W的價格才會有競爭力。也因此,他表示,“薄膜太陽能電池的技術的確有其展望,但問題是,何時才會有超過矽晶太陽能電池的效能?這點是值得我們持續觀察的問題。”
作者:勾淑婉 / 電子工程專輯
展現業者太陽能電池製造實力 貿協領軍開拓西班牙市場
展現業者太陽能電池製造實力 貿協領軍開拓西班牙市場
2007/09/12 14:28
轉載自 記者曹逸雯/台北報導
由外貿協會籌組,邀集台灣太陽光電知名業者所組成的「2007台灣太陽光電業西班牙拓銷團」,順利在巴塞隆納與西班牙廠商舉行一對一的貿易洽談會,將於12日在馬德里辦理記者會,宣傳台灣已達世界水準的太陽能電池製造實力,以讓西班牙廠商了解台灣現有的太陽光電產業聚落、供應鏈現況及未來產業發展潛力,以拓展商機促成國際合作,甚至吸引西商來台投資。
「太陽光電業西班牙拓銷團」是緊接在「2007歐洲太陽光電展(米蘭)」後,外貿協會配合國內業者需求,所特別新增的海外推廣活動,共有大豐能源、聯相光電、昇陽光電、科風、茂矽、崇越科技、全能科技、頂晶科技等8家代表性業者參加,團員產品範圍涵蓋薄膜太陽能電池、矽晶太陽能電池、太陽能電池模組等。
經外貿協會巴塞隆納台貿中心強力宣傳與洽邀買主,貿易洽談會共洽得近40家西班牙知名太陽光電業者參加,其中不乏知名西國太陽電池、模組、系統商、綠色營建商。
貿協指出,2005年西班牙太陽能市場僅35MW,2006年快速提高至110MW,根據估計,2007年西班牙太陽能市場規模可達200-280MW,列全球太陽光電業第四大市場,且成長力道更為強勁,未來甚可挑戰美國全球第三大市場的地位。
另一方面,台灣太陽光電產業成長快速,2005年、2006年太陽能電池產量已為全球第5大生產國,2007年台灣產能倍增,可望躋身第4大,預估總產能看上300百萬瓦(MWp)以上。產值方面,更由2006年的4.3億美元估計至2010年將成長至23億美元。
2007/09/12 14:28
轉載自 記者曹逸雯/台北報導
由外貿協會籌組,邀集台灣太陽光電知名業者所組成的「2007台灣太陽光電業西班牙拓銷團」,順利在巴塞隆納與西班牙廠商舉行一對一的貿易洽談會,將於12日在馬德里辦理記者會,宣傳台灣已達世界水準的太陽能電池製造實力,以讓西班牙廠商了解台灣現有的太陽光電產業聚落、供應鏈現況及未來產業發展潛力,以拓展商機促成國際合作,甚至吸引西商來台投資。
「太陽光電業西班牙拓銷團」是緊接在「2007歐洲太陽光電展(米蘭)」後,外貿協會配合國內業者需求,所特別新增的海外推廣活動,共有大豐能源、聯相光電、昇陽光電、科風、茂矽、崇越科技、全能科技、頂晶科技等8家代表性業者參加,團員產品範圍涵蓋薄膜太陽能電池、矽晶太陽能電池、太陽能電池模組等。
經外貿協會巴塞隆納台貿中心強力宣傳與洽邀買主,貿易洽談會共洽得近40家西班牙知名太陽光電業者參加,其中不乏知名西國太陽電池、模組、系統商、綠色營建商。
貿協指出,2005年西班牙太陽能市場僅35MW,2006年快速提高至110MW,根據估計,2007年西班牙太陽能市場規模可達200-280MW,列全球太陽光電業第四大市場,且成長力道更為強勁,未來甚可挑戰美國全球第三大市場的地位。
另一方面,台灣太陽光電產業成長快速,2005年、2006年太陽能電池產量已為全球第5大生產國,2007年台灣產能倍增,可望躋身第4大,預估總產能看上300百萬瓦(MWp)以上。產值方面,更由2006年的4.3億美元估計至2010年將成長至23億美元。
2007年9月14日 星期五
內蒙古“小三角”在轉型中凸顯又好又快
內蒙古“小三角”在轉型中凸顯又好又快
這是一方富集能源和資源的“黃金寶地”;
這是一條承載著鄂爾多斯、烏海、阿拉善經濟“脈點”的動感地帶;
這是一個攢足了力氣在轉型中跨越、崛起,加快發展的焦點區;2004年的金秋季節,自治區黨委書記儲波在深入西部盟市調研時發現,以烏海市為中心,與鄰近的鄂爾多斯棋盤井工業園區和蒙西高新技術園區,以及西南部阿拉善盟烏斯太工業園區,是繼呼包鄂“金三角”之後,出現的又一個“小三角”。
3年來,“小三角”地區是如何發展,又經歷了哪些變化呢?
由簡單煤炭生產向煤化工的嬗變高
大的廠房內,煤矸石被源源不斷地輸送到現代化的生產線上,粉碎、成型、切割、燒制……幾道工序下來居然變廢為寶,成為一塊塊硬度高、韌性強、節能效果好的空心磚。
這不是什麼制磚大企業的流水線,而是坐落在棋盤井工業園區內的內蒙古鄂爾多斯電力冶金股份有限公司探索煤炭深加工、發展迴圈經濟的創舉。企業負責人掰著手指頭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過去煤矸石一直被當作廢棄物處理,既佔地方,又污染環境,光治理一噸煤產生的矸石就要花費近5元錢,如今加工成磚一年下來可節約土地110畝,獲利近1000萬元;加工煤矸石含有熱能,生產過程不用加煤,每年可節約標準煤近15000噸。
像鄂爾多斯電力冶金股份有限公司這樣充分利用當地豐富的煤炭、硅石、鐵礦石、石灰石等礦產資源進行經濟轉換,在“小三角”地區已成氣候。眾多煤炭企業在發展中尋求轉型之路,實現可持續發展。具體做法是,用經過洗選後的中煤、煤泥和煤矸石來發電,洗精煤用來生產焦炭,焦爐煤氣用於制選甲醇等化工產品;用自己發的電以當地硅石作原料來生產工業硅、硅錳、硅鐵和金屬鎂;產品生產過程產生的粉煤灰用於生產氧化鋁,余渣供給當地的蒙西水泥廠生產水泥,還可用來製作燒結磚、築路、工程回填等。構築煤———電———硅合金及其廢物利用,煤———煤化工及其廢物利用,步入迴圈經濟之路,成為資源得到充分利用的產業集群,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三贏”。
在阿拉善盟烏斯太工業園區,以鹽、煤化工為主導,精細化工、有機原料、建材等相互配套、相互銜接的迴圈經濟產業鏈已形成。開發區以構建低成本配套環境和打造新的區域競爭優勢為目標,圍繞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減少環境污染,以大項目建設為突破口,加快產業集聚、延伸、擴展、整合,走資源、產品一體化、吃幹融凈迴圈化、自然環境生態化的科學發展之路,不僅是落戶園區7戶企業堅定不移的選擇,也是“小三角”地區企業共同發展的共識。
依靠高科技是經濟崛起的必由之路。8月13日,烏海市海勃灣區千里山工業園區內同時舉行了三家高科技企業投資建廠開工奠基儀式,總投資7億多元。其中內蒙古富生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年產1000噸光伏硅項目,已被自治區批准為高科技示範工程並通過自治區科技成果鑒定,正在申請國家級高新技術專利。內蒙古奕昌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年產320萬千瓦時高能量全密閉免維護鉛酸蓄電池工程項目,全部建成後年利稅總額將達到2.98億元,是國家發改委、國家科技部支援的重點高新技術項目。
這只是“小三角”地區堅持走高科技之路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烏海市圍繞煤炭做文章,在對產業產品結構進行全方位戰略性調整中,追求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以“四大支柱”產業鏈提升附加值,做強做大優勢產業集群,經濟後勁蓄勢待發。本著“在調整中發展,在發展中提升”的原則,實現了單純煤炭生產向煤化工轉變的同時,在調整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上“亮劍”。首先,“劍”指非法小煤窯和規模大、安全系數差的煤礦,積極推進“關小、促大、扶優、限劣”的調整,對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企業有序進行治理淘汰。2003年,在全國範圍內招標,先後投入2億多元,對全市礦熱爐進行技改,集中開展清理整頓焦化、鐵合金、電石、煤鐵行業企業關停淘汰,投入近4億元對保留的企業進行徹底環保達標治理。烏海市在20多戶企業基本實現了內部的小迴圈。僅2005年至今,已關閉、淘汰了650多個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煤窯。其次,整合煤礦資源,打造動力煤、無煙煤、焦煤企業“旗艦”,搞煤炭深加工,拉長煤炭產業鏈。焦爐煤氣化工、煤制油等新興產業紛紛崛起。坐落在烏海市海南區西來峰工業園區內的神華集團,投資52億元建成年產100萬噸搗固焦、30萬噸煤焦油、4×20萬千瓦煤矸石發電項目,成為烏海市西來峰工業園區新的經濟增長點。
高新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是保障“小三角”科學發展的有力武器。走進蒙西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記者仿佛置身高科技“大觀園”。經過10多年的發展,這個自治區級高新開發區已被指定為國家級迴圈經濟試驗區,被稱為世界能源革命的煤制油中試項目,將在這裡轉化為生產力。高新區一位負責人信心百倍地說:“在高新技術的支撐下,‘小三角’的煤炭資源將真正成為滾滾而來的‘烏金’,‘小三角’變成‘金三角’”。
生態環境的改變,使“小三角”再現藍天碧水。昔日的“小三角”,抬頭難見藍天,低頭難見綠地,空氣污染一度是全國的重災區。如今,隨著環境治理力度的加大,城市面貌發生了巨變。2006年,烏海市空氣品質達到二級或好于二級215天,比2005年增加了118天。今年上半年,烏海市中心城區二級和好于二級的天數較去年同期增加了65天。
轉變是一種“痛並快樂”的經歷
為使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小三角”地區把未來發展的目光瞄準了迴圈經濟,它不但可降低能耗、減輕環境污染,而且在不增加土地使用面積、廠房規模的情況下,可以增加企業效益甚至生成高附加值產品,推動經濟“存量”增長。棋盤井工業園通過深入實施“集中發展、創新發展、和諧發展”戰略,主要經濟指標位居全區20個重點工業園區前列,工業增加值列全區第五位,利稅總額列全區第六位,棋盤井鎮跨入了全國千強鎮行列。在棋盤井工業園區,三維集團使用挪威埃肯公司的環保設施,將過去的當作廢物排放的硅粉回收利用,既凈化了環境,又創造了1176萬元的年效益。
通過運用先進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延長產業鏈條,提升產品附加值,“煤轉電、電轉高載能產品,煤轉油、煤焦化”四線升級全面實施,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截至6月底,棋盤井鎮28戶規模以上工業經濟總體保持了穩步增長的勢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40.26億元,同比增長46.8%;實現工業增加值19.73億元,同比增長29.1%,高載能、煤炭、電力、建材產業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84.8%。目前,棋盤井綠化總面積已達到6660畝。對清理整頓的58台電石、鐵合金礦熱爐進行環保驗收,對新建的鄂爾多斯冶金集團等28台冶金礦熱爐,進行環保達標驗收,關閉61家327孔白灰靠山窯。有效措施使得一個天藍地綠,草茂水清,環境優美,經濟發展又好又快的生態工業園區正展現在世人面前。
隨著單位GDP能耗指標的深入人心,在“小三角”地區,過分依賴固定資產投資拉動增長,靠一兩個大項目推動發展,以消耗資源換取一時增長的舊觀念,正在被科學增長、和諧增長的新觀念所替代。如今,在招商引資時,首先要求環保達標,其次看帶來的經濟效益。也正因為如此,這一地區不但從國家環保總局的黑名單中被抹去,烏海市的環保成果還受到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的表揚。
在阿拉善盟烏斯太工業園區,按照“合理佈局,加快配套,完善功能、提高水準”的思路,本著建設與保護並重,污染治理和生態建設同步,從源頭上遏制環境污染。電石、鐵合金、焦化等重點污染行業投入資金1.7億元,完成環保設施改造。先後取締工藝落後、污染重的企業近50家,同時,投入1.1億元資金,完成工業區綠化及防護林建設170公頃,綠化率達到18%;在廠區新增綠地面積50.3萬平方米,達到62萬平方米,廠區綠化率達到19.6%。(文/王玉琢 劉宏章 于海東)
這是一方富集能源和資源的“黃金寶地”;
這是一條承載著鄂爾多斯、烏海、阿拉善經濟“脈點”的動感地帶;
這是一個攢足了力氣在轉型中跨越、崛起,加快發展的焦點區;2004年的金秋季節,自治區黨委書記儲波在深入西部盟市調研時發現,以烏海市為中心,與鄰近的鄂爾多斯棋盤井工業園區和蒙西高新技術園區,以及西南部阿拉善盟烏斯太工業園區,是繼呼包鄂“金三角”之後,出現的又一個“小三角”。
3年來,“小三角”地區是如何發展,又經歷了哪些變化呢?
由簡單煤炭生產向煤化工的嬗變高
大的廠房內,煤矸石被源源不斷地輸送到現代化的生產線上,粉碎、成型、切割、燒制……幾道工序下來居然變廢為寶,成為一塊塊硬度高、韌性強、節能效果好的空心磚。
這不是什麼制磚大企業的流水線,而是坐落在棋盤井工業園區內的內蒙古鄂爾多斯電力冶金股份有限公司探索煤炭深加工、發展迴圈經濟的創舉。企業負責人掰著手指頭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過去煤矸石一直被當作廢棄物處理,既佔地方,又污染環境,光治理一噸煤產生的矸石就要花費近5元錢,如今加工成磚一年下來可節約土地110畝,獲利近1000萬元;加工煤矸石含有熱能,生產過程不用加煤,每年可節約標準煤近15000噸。
像鄂爾多斯電力冶金股份有限公司這樣充分利用當地豐富的煤炭、硅石、鐵礦石、石灰石等礦產資源進行經濟轉換,在“小三角”地區已成氣候。眾多煤炭企業在發展中尋求轉型之路,實現可持續發展。具體做法是,用經過洗選後的中煤、煤泥和煤矸石來發電,洗精煤用來生產焦炭,焦爐煤氣用於制選甲醇等化工產品;用自己發的電以當地硅石作原料來生產工業硅、硅錳、硅鐵和金屬鎂;產品生產過程產生的粉煤灰用於生產氧化鋁,余渣供給當地的蒙西水泥廠生產水泥,還可用來製作燒結磚、築路、工程回填等。構築煤———電———硅合金及其廢物利用,煤———煤化工及其廢物利用,步入迴圈經濟之路,成為資源得到充分利用的產業集群,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三贏”。
在阿拉善盟烏斯太工業園區,以鹽、煤化工為主導,精細化工、有機原料、建材等相互配套、相互銜接的迴圈經濟產業鏈已形成。開發區以構建低成本配套環境和打造新的區域競爭優勢為目標,圍繞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減少環境污染,以大項目建設為突破口,加快產業集聚、延伸、擴展、整合,走資源、產品一體化、吃幹融凈迴圈化、自然環境生態化的科學發展之路,不僅是落戶園區7戶企業堅定不移的選擇,也是“小三角”地區企業共同發展的共識。
依靠高科技是經濟崛起的必由之路。8月13日,烏海市海勃灣區千里山工業園區內同時舉行了三家高科技企業投資建廠開工奠基儀式,總投資7億多元。其中內蒙古富生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年產1000噸光伏硅項目,已被自治區批准為高科技示範工程並通過自治區科技成果鑒定,正在申請國家級高新技術專利。內蒙古奕昌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年產320萬千瓦時高能量全密閉免維護鉛酸蓄電池工程項目,全部建成後年利稅總額將達到2.98億元,是國家發改委、國家科技部支援的重點高新技術項目。
這只是“小三角”地區堅持走高科技之路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烏海市圍繞煤炭做文章,在對產業產品結構進行全方位戰略性調整中,追求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以“四大支柱”產業鏈提升附加值,做強做大優勢產業集群,經濟後勁蓄勢待發。本著“在調整中發展,在發展中提升”的原則,實現了單純煤炭生產向煤化工轉變的同時,在調整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上“亮劍”。首先,“劍”指非法小煤窯和規模大、安全系數差的煤礦,積極推進“關小、促大、扶優、限劣”的調整,對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企業有序進行治理淘汰。2003年,在全國範圍內招標,先後投入2億多元,對全市礦熱爐進行技改,集中開展清理整頓焦化、鐵合金、電石、煤鐵行業企業關停淘汰,投入近4億元對保留的企業進行徹底環保達標治理。烏海市在20多戶企業基本實現了內部的小迴圈。僅2005年至今,已關閉、淘汰了650多個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煤窯。其次,整合煤礦資源,打造動力煤、無煙煤、焦煤企業“旗艦”,搞煤炭深加工,拉長煤炭產業鏈。焦爐煤氣化工、煤制油等新興產業紛紛崛起。坐落在烏海市海南區西來峰工業園區內的神華集團,投資52億元建成年產100萬噸搗固焦、30萬噸煤焦油、4×20萬千瓦煤矸石發電項目,成為烏海市西來峰工業園區新的經濟增長點。
高新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是保障“小三角”科學發展的有力武器。走進蒙西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記者仿佛置身高科技“大觀園”。經過10多年的發展,這個自治區級高新開發區已被指定為國家級迴圈經濟試驗區,被稱為世界能源革命的煤制油中試項目,將在這裡轉化為生產力。高新區一位負責人信心百倍地說:“在高新技術的支撐下,‘小三角’的煤炭資源將真正成為滾滾而來的‘烏金’,‘小三角’變成‘金三角’”。
生態環境的改變,使“小三角”再現藍天碧水。昔日的“小三角”,抬頭難見藍天,低頭難見綠地,空氣污染一度是全國的重災區。如今,隨著環境治理力度的加大,城市面貌發生了巨變。2006年,烏海市空氣品質達到二級或好于二級215天,比2005年增加了118天。今年上半年,烏海市中心城區二級和好于二級的天數較去年同期增加了65天。
轉變是一種“痛並快樂”的經歷
為使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小三角”地區把未來發展的目光瞄準了迴圈經濟,它不但可降低能耗、減輕環境污染,而且在不增加土地使用面積、廠房規模的情況下,可以增加企業效益甚至生成高附加值產品,推動經濟“存量”增長。棋盤井工業園通過深入實施“集中發展、創新發展、和諧發展”戰略,主要經濟指標位居全區20個重點工業園區前列,工業增加值列全區第五位,利稅總額列全區第六位,棋盤井鎮跨入了全國千強鎮行列。在棋盤井工業園區,三維集團使用挪威埃肯公司的環保設施,將過去的當作廢物排放的硅粉回收利用,既凈化了環境,又創造了1176萬元的年效益。
通過運用先進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延長產業鏈條,提升產品附加值,“煤轉電、電轉高載能產品,煤轉油、煤焦化”四線升級全面實施,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截至6月底,棋盤井鎮28戶規模以上工業經濟總體保持了穩步增長的勢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40.26億元,同比增長46.8%;實現工業增加值19.73億元,同比增長29.1%,高載能、煤炭、電力、建材產業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84.8%。目前,棋盤井綠化總面積已達到6660畝。對清理整頓的58台電石、鐵合金礦熱爐進行環保驗收,對新建的鄂爾多斯冶金集團等28台冶金礦熱爐,進行環保達標驗收,關閉61家327孔白灰靠山窯。有效措施使得一個天藍地綠,草茂水清,環境優美,經濟發展又好又快的生態工業園區正展現在世人面前。
隨著單位GDP能耗指標的深入人心,在“小三角”地區,過分依賴固定資產投資拉動增長,靠一兩個大項目推動發展,以消耗資源換取一時增長的舊觀念,正在被科學增長、和諧增長的新觀念所替代。如今,在招商引資時,首先要求環保達標,其次看帶來的經濟效益。也正因為如此,這一地區不但從國家環保總局的黑名單中被抹去,烏海市的環保成果還受到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的表揚。
在阿拉善盟烏斯太工業園區,按照“合理佈局,加快配套,完善功能、提高水準”的思路,本著建設與保護並重,污染治理和生態建設同步,從源頭上遏制環境污染。電石、鐵合金、焦化等重點污染行業投入資金1.7億元,完成環保設施改造。先後取締工藝落後、污染重的企業近50家,同時,投入1.1億元資金,完成工業區綠化及防護林建設170公頃,綠化率達到18%;在廠區新增綠地面積50.3萬平方米,達到62萬平方米,廠區綠化率達到19.6%。(文/王玉琢 劉宏章 于海東)
Bubble Energy?
Bubble Energy?
Mark P. Mills 09.11.07, 1:40 PM ET
"In the future, scientists will learn how to convert stupidity into clean fuel."
Prediction #16, The Dilbert Future , 1997, Scott Adams.
Talk of an alternative energy "bubble" started percolating in the trade and cyber-press over the past several months. The fact is, the staid 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 has done as well or better than most alternative energy indexes. So, hot, or not? Since global energy demand is rising unabated (see my recent story , Demand-Side Economics), the core question is, How big a piece can alternatives capture?
Curt Hesler recommended Enerplus at $17. It now trades at $42 and still yields almost 12%. Click here for all of Hesler's recommended gold and energy stocks in Professional Timing Service.
According to (some) wizards at Harvard, "Solar could meet one-fifth of U.S. energy needs within two decades." At least that's what they said 30 years ago in the widely acclaimed book Energy Future. What happened? If you count as solar both the obvious solar and indirect solar sources such as wind, wood, corn, geothermal and the like, America today hit a collective 4%, or one-twenty-fifth share.
If at first you don't succeed. … A 15% goal for alternatives is contained in the new House energy bill. While the Senate bill has no renewable energy requirement, in the push-pull of final compromise, bet on at least a 10% target. Not quite the good old days, but many states are already independently pushing targets north of that. Is there anything different today to suggest that such goals, this time, might be achievable?
There is certainly a lot of activity, buzz and money surrounding alternative energy. Earlier this year Lux Research's uniquely valuable 600-page tome identified 1,500 "clean tech" start-ups, with R&D spending ballooning to $50 billion and venture capital deals nearly tripling from 2005, hitting $1.5 billion 2006.
Respected venture capitalist John Doerr--a backer of companies such as Google (nasdaq: GOOG - news - people ) , Amazon.com (nasdaq: AMZN - news - people )) and Sun Microsystems (nasdaq: JAVA - news - people )--echoes a favored theme when he says that developing new, "sustainable" sources of energy "should be our generation's Apollo moon shot." Maybe. But first, definitional clarity is needed.
Special Report: Nanotechnology is changing American industry, from alternative energy to clean tech. How do you profit? Find out which companies will be the key players in Forbe s/Wolfe Emerging Tech Report.
Does alternative energy mean renewable, or green, or sustainable or clean? Are we chasing this stuff to bring down pilloried oil companies, avoid hydrocarbons, stifle the Middle East, become more socially responsible or more carbon-light, or just to clean things up? Call me naive, but for clarity's sake, let's strip out motivation and politics and simply define an energy technology as an alternative where it has less than 5% market share.
Falling way below the 5% threshold includes such energy-producing technologies as photovoltaics (PVs) and windmills, as well as oil from tar sands or coal, or liquid fuels from prairie grass or rapeseeds. The 5% bogey includes advanced low-emission coal plants. Well below 5% are alternative energy-storage technologies such as lithium batteries and fuel cells.
Also deep below 5% are energy-conversion technologies such as hybrid vehicles and light-emitting diodes, and energy-control software/systems that enable "smart" buildings and manufacturing.
Has anything changed since 1979, when pretty much the same list of energy alternatives were proffered in that Harvard Energy Future report and similar studies by other energy gurus? Yes and no.
Let's start with the three fundamentals that have not changed.
The laws of physics remain immutable
The laws of thermodynamics are fixed; you always waste energy converting heat to motion or to electrons or photons. There is always friction and gravitation--pigs don't fly (more than once), and moving tons of matter thousands of miles at speed takes a fixed minimum amount of energy.
Physical chemistry hasn't and won't change; there is a fixed amount of energy available in chemical bonds--whether oil, alcohol, lithium or lead. The amount of solar energy arriving on Earth's surface is at most 1,000 watts per square meter (high noon, clear day in the south), and it will never be more, or constant. These and many similar inherent laws of nature constrain reality.
You would think the foregoing you should be obvious. Yet surprisingly, many slick venture capital-oriented business plans and Microsoft PowerPoints fail what we might call the perpetual motion or cold fusion test, though some such still get government or venture capital funding.
Governments create their own (temporary) laws of physics
The gravitational pull for government to create its own laws of "physics" (make pigs fly, if briefly) remains undiminished. Technologies that are otherwise impractical are readily made viable by government fiat, sometimes for long enough for the well positioned to make money. The reality is that there are myriad ways to disguise or mute otherwise expensive policies. (Ironically, as society's wealth expands, so does our tolerance for this economic kabuki dance.) Politicians also control the viability of all energy technologies, both directly and indirectly, through the natural purview of governments: land use, taxes and regulations.
Special Offer: Protect your portfolio and even profit from a bear market with just five investments. Click here for details in InvesTech Research.
Oil prices drive both perception and reality
The shock of high-priced oil created the first energy crises--and first alternative energy bubble--in the 1973 to 1985 cycle. To be sure, there were then, as now, environmental issues added to the mix, as well as concerns about instability in the Middle East. But long before any resolution of such issues, interest in alternative energy largely evaporated when prices finally dropped.
It is possible that politicians, regulators and investors today are more eager than they were a quarter-century ago to embrace alternative energy because of the twin demons of Middle Eastern dependence and environmental hazards. Practically every nation from China and India, to Kazakhstan and Spain, has established incentives for alternative energy. While all the plans contain varying degrees of environmental rationale, oil prices underpin the logic across the board.
Even if today's high oil prices eventually begin to fall and history just repeats the same 12-year oil price cycle as last time (1973-85), you might reasonably expect alternative technologies to be hot through 2015. So, the distilled essence of the things that haven't changed with the passage of three decades: the laws of nature and the laws of human nature. But some things have changed.
The world consumes a lot more energy.
It's simple arithmetic, but with deep impact. With overall energy demand up, the niches where alternatives have initial viability are just that much bigger. Today, the total size of the 5% on-the-margin global energy market is now equivalent to the annual production of all U.S. oil wells. (For those who think the U.S. doesn't produce much oil, America is the world's third-largest oil producer, at 3 billion barrels per year. )
The niches could become canyons with the potential for substantial shortfall in expanding conventional energy to meet rising demand. Call it a silver lining, if you like, for alternatives. Compare and contrast. Over the past several decades, 60% of the growth in U.S. energy supply came from coal and nuclear power (37% and 23%, respectively). But for the coming decades, even optimists can't come up with a number of new nuclear plants that do more than have them hold their current share.
As for coal, you can make your own political best guess as to how much coal use will expand on this cycle. The world is a lot less politically friendly place to that hydrocarbon this time around. More utilities around the country are now canceling, or deferring, than are planning coal plants. Even a tiny reversal of current planned coal expansion would double and triple the size of the niche that alternatives will need to fill.
Most of the growth in demand comes where alternatives can most readily play a role.
The lion's share of alternative energy technologies produce, store or manipulate electricity. The economy is now much more electrified. Annual growth rate in electric demand runs at roughly twice the pace of growth in non-electric energy, everywhere. Even transportation may finally see electrification (with the immutable exception of air travel). Plug-in hybrid and industrial electric vehicles are poised for realistic advances. Capturing 5% of the U.S. land transportation market represents more than all the vehicular fuel the Scandinavian countries collectively burn. Hardly chump change.
The digital age is fundamentally changing the tools of energy production, distribution and control.
The single most significant change over the past several decades is the emergence of our digital economy. Not the new digital devices, toys and services but the existence of a fundamentally new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that designs and builds them. Some 2 trillion dollars of investment in capital equipment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has taken place over the past several decades, putting in place the physical and intellectual tools of our digital manufacturing and technology enterprise, capabilities now increasingly applied to the energy domains. This is permitting devices and systems that were impractical or unimaginable several decades ago.
Special Offer: Richard Lehmann shows the world's savviest investors how to unleash the power of the bond market in their portfolios. Click here to master the fixed-income world with Forbes/Lehmann Income Securities Investor.
New software and sensors permit energy monitoring and control unprecedented in capability, or cost. The single biggest opportunity for more efficiency, for eliminating what is truly waste, resides in real-time, dynamic control of complex systems, from commercial buildings and engines to factories and homes. Even more fundamentally, the digital economy's infrastructure has advanced basic material science and classes of machine tools that have led directly to the new high-power electronics (enabling hybrids) and to big, cheap flat-panel, thin-film PVs (derived from the massive thin-film machines that make flat-panel-TVs).
The digital infrastructure is the wellspring from whence emerges the new domains of nanotechnology, with possibilities potentially as radical as the earlier emergence of silicon devices themselves. Silicon, software, digital tools and materials, all from the digital age. Call it the digital content of energy--digital power.
There are certainly bubbles in the frothy energy market. But as the digital power content of mainstream energy production and use, still small today, grows, many of today's alternatives will become tomorrow's mainstream. Not every alternative will succeed or make a deep difference, especially not ones for which their only merit is political favor rather than technology progress. But quite likely, it will be enough to make a difference, for both investors and consumers.
While the next few decades will see many changes, the overall energy picture will, in the end, not be that much different. Even if alternatives blow past a 20% goal to, say, 30% this time, where will the remaining 70% come from? Conventional energy, largely hydrocarbons. So we end where we started, with another of the predictions from Scott Adams' The Dilbert Future (still trenchant on this 10th anniversary of its publication): "Life in the future will not be like Star Trek.
Written by Mark P. Mills, a physicist and a co-founding partner in Digital Power Capital, an energy tech venture fund. Mills is also the co-author of The Bottomless Well: The Twilight of Fuel, the Virtue of Waste, and Why We Will Never Run Out of Energy (Basic Books, 2005.) Mills may hold positions in companies discussed in this column, and may provide technology assessment services for firms that have interests in the companies. He can be contacted at inquiries@digitalpower.com .
More Energy Intelligence Columns by Mark. P. Mills
台積電欲跨足太陽能?傳旗下世界先進拉攏益通談合作
台積電欲跨足太陽能?傳旗下世界先進拉攏益通談合作
2007/09/13 18:07
轉載自 記者陳姿利、張翊誌/台北報導
太陽能市場火熱,就連台積電也有意跨足,旗下的積體電路公司──世界先進找來國內第二大太陽能電池廠益通,評估切入太陽能領域之可能,如果順利合作,益通在台積電撐腰下可望拉近與太陽能龍頭茂迪的差距;消息傳出後,刺激益通、世界先進13日的股價開盤大漲。
耀眼的太陽在節能概念有廣大的效益,台積電也注意到了!旗下的世界先進傳出,副總張東隆和謝徽榮和國內第二大太陽能電池廠益通的總經理蔡進耀日前私下見面,討論合作可能。
不過世界先進原本就有26.8%的股權握在台積電手上,再加上台積電買進國發基金持有的10%股權,讓台積電對世界先進持股拉高到36.8%,世界先進和益通合作等於是台積電勢力擴張到太陽能領域,但目前三方態度都很低調。
分析師湯建源指出,「從今天股價一開盤的表現來看,市場並沒有很大期待,主要是因為在未來還需要相當長一段時間的磨合,而且最重要的還是在於原料,因為下游的模組廠需求太強,導致上游矽晶圓供貨不足,這種情況下,益通、茂迪都要高價去搶料,才導致毛利率大幅度下降」。
台積電投在晶圓廠的資金,動輒上千億,跨入太陽能領域要花的錢,對台積電來說,根本就是零頭,半導體先進的製程技術,如果跨進太陽能,也會成為益通發展技術的絕佳後援;而益通在太陽能上下游的關係經營,及終端通路的佈局,也可以成為世界先進的後盾。
聯電搶先卡進太陽能領域,不過料源問題無法擺平,只好發展轉換率低的太陽能薄膜,現在又傳出晶圓老大台積電有意跟進,如果屬實,旗下的世界先進和益通合作,絕對會產生1加1大於2的效果,不過反應在益通股價上,似乎沒開出好行情,顯然合作夥伴是誰還是其次,解決缺料問題,才是長期發展的根本。
2007年9月13日 星期四
貿協赴西班牙 宣傳太陽能光電展
太陽能電池市場熱度不減 材料缺貨仍將持續 (2)
太陽能電池市場熱度不減 材料缺貨仍將持續 (2)
發佈時間:2007.09.11 14:46 來源:新聞晚報 作者:劉勁哲
從尚德前往美國紐約證交所掛牌後,在資金充裕的情況下,順利簽訂數宗料源合約,購並全球第一大太陽能模組廠日本MSK以朝下游整合深耕,尚德的發展模式成為內地太陽能業者的依循目標,包括天合光能、太陽能電池廠晶澳等都已陸續赴海外掛牌成功,另包括太陽能電池廠天威英利及硅晶圓廠江西賽維都將陸續跟進,而這些業者也都依循尚德模式,大力擴充產能,努力朝產能、市佔率“第一大”的方向前進。
相關連接
我國太陽能產業發展存在三大瓶頸
作為最有前景的新能源之一,太陽能產業被看作是完成節能降耗指標的“排頭兵”。雖然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集熱器生產國和使用國,但是卻沒有形成一條清晰的太陽能產業鏈。太陽能產業存在三大瓶頸:原材料、設備和技術依靠進口,使得產業先天不足;技術門檻過低導致無序競爭,又使得後天缺乏良好的發展環境;而缺乏鼓勵政策,傳統觀念使得這種清潔能源沒有用戶市場,這是亟待改變的最根本因素。
核心技術依賴進口。太陽能產業在我國正式起步只有10多年的時間,目前在設備、工藝、技術、設備和人才等方面都需要引進、消化和吸收,多數核心技術,特別是硅材料幾乎完全依賴進口。在整個產業鏈中,原料、技術和設備已經被國外壟斷,國內太陽能企業能做的只有終端設備的研發和生產。90%以上的原料和設備進口,90%以上的產品出口,我們的工作就是把這些硅片焊到一起,中國成了另一個“世界加工基地”。雖然幹的是高科技產品,但是仍在低檔次的加工水準,和生產皮鞋、領帶沒有區別。
無序競爭導致惡性迴圈。數據顯示,目前全國的太陽能生產企業已達3000多家,打著太陽能發電旗號的產品和企業層出不窮。“雜牌多,市場亂”是目前太陽能市場的寫照。目前我國太陽能熱水器年產量約500萬台,其中90%以上是各種小牌子。從產品外觀看都差不多,但品質、價格差別卻很大。參加競爭的企業很多,為了生存,太陽能只能像家電那樣玩“價格戰”。既然做太陽能的就是一個高級焊工,那些沒有資質的企業、不符合技術標準的企業都能進來,就是因為設定的技術門檻太低了。這種自由競爭導致了今天的惡性迴圈。不降價,就沒有市場,就沒有客戶。用戶根本不管你的產品品質和服務怎麼樣,只認便宜。而太陽能熱水器不像普通電熱水器,對設備的技術要求很高,一旦使用了不合格的或者品質不達標的設備,用不了多久就壞了。可是用戶沒意識到這是品質低劣的企業導致的,反而把這筆賬算到了全部太陽能企業的頭上,從此就恨上了太陽能。
觀念落後是最大瓶頸。制約太陽能產業發展的最大瓶頸來自人們觀念的不認同。一些建築行業出於設計外觀的考慮,不贊同在頂樓安裝太陽能電池;一些用戶由於生活習慣的原因,不願意使用太陽能;還有部分用戶因安裝使用不當而抵制太陽能。目前北京有三分之一的住宅小區不讓業主在頂樓安裝太陽能熱水器,理由是影響整體美觀,或者頂樓居民反對。使用者的不贊同使太陽能設備沒有國內市場。一方面國內產業規模擴大,競爭者逐漸增多,另一方面國內市場卻不能得到同步的擴展,所以大部分國內企業只能尋求出口獲得利潤。但是靠低價位進軍國際市場的做法很快受到了阻撓。面對我國大量出口太陽能終端設備,歐洲部分國家為了保護本國企業,採取限制從外國進口相關產品的政策。這無疑使國內太陽能生產企業雪上加霜。
應採取鼓勵用戶使用政策。太陽能技術作為煤、原油等化石燃料的替代能源,既能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又能減少常規能源的消耗,正是一舉兩得。但是,作為新能源的代表而被寄予厚望的太陽能產業卻陷入了一個死結:一端是沒有核心技術、只能重復低端加工的無序競爭環境,另一端是缺乏用戶認同、萎靡不振的消費市場。既然推廣太陽能的根本目的在於節能減排,那麼必須要通過政府出臺鼓勵用戶使用的政策,才能解開這個死結。應該從三方面推進相關政策:一是強制推行太陽能產業國家標準,使得一大批不符合資質的企業被淘汰出局;二是要對太陽能生產企業的技術研發和稅收方面予以優惠政策;三是要對太陽能使用者予以優惠補貼,尤其對貧困人口和農村人口實行補貼。使用太陽能的成本要高於常規能源,所以美國也出臺了類似的補貼政策,鼓勵有條件地區的人們廣泛使用。我們要想要回藍天,也應該這樣做。
發佈時間:2007.09.11 14:46 來源:新聞晚報 作者:劉勁哲
從尚德前往美國紐約證交所掛牌後,在資金充裕的情況下,順利簽訂數宗料源合約,購並全球第一大太陽能模組廠日本MSK以朝下游整合深耕,尚德的發展模式成為內地太陽能業者的依循目標,包括天合光能、太陽能電池廠晶澳等都已陸續赴海外掛牌成功,另包括太陽能電池廠天威英利及硅晶圓廠江西賽維都將陸續跟進,而這些業者也都依循尚德模式,大力擴充產能,努力朝產能、市佔率“第一大”的方向前進。
相關連接
我國太陽能產業發展存在三大瓶頸
作為最有前景的新能源之一,太陽能產業被看作是完成節能降耗指標的“排頭兵”。雖然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集熱器生產國和使用國,但是卻沒有形成一條清晰的太陽能產業鏈。太陽能產業存在三大瓶頸:原材料、設備和技術依靠進口,使得產業先天不足;技術門檻過低導致無序競爭,又使得後天缺乏良好的發展環境;而缺乏鼓勵政策,傳統觀念使得這種清潔能源沒有用戶市場,這是亟待改變的最根本因素。
核心技術依賴進口。太陽能產業在我國正式起步只有10多年的時間,目前在設備、工藝、技術、設備和人才等方面都需要引進、消化和吸收,多數核心技術,特別是硅材料幾乎完全依賴進口。在整個產業鏈中,原料、技術和設備已經被國外壟斷,國內太陽能企業能做的只有終端設備的研發和生產。90%以上的原料和設備進口,90%以上的產品出口,我們的工作就是把這些硅片焊到一起,中國成了另一個“世界加工基地”。雖然幹的是高科技產品,但是仍在低檔次的加工水準,和生產皮鞋、領帶沒有區別。
無序競爭導致惡性迴圈。數據顯示,目前全國的太陽能生產企業已達3000多家,打著太陽能發電旗號的產品和企業層出不窮。“雜牌多,市場亂”是目前太陽能市場的寫照。目前我國太陽能熱水器年產量約500萬台,其中90%以上是各種小牌子。從產品外觀看都差不多,但品質、價格差別卻很大。參加競爭的企業很多,為了生存,太陽能只能像家電那樣玩“價格戰”。既然做太陽能的就是一個高級焊工,那些沒有資質的企業、不符合技術標準的企業都能進來,就是因為設定的技術門檻太低了。這種自由競爭導致了今天的惡性迴圈。不降價,就沒有市場,就沒有客戶。用戶根本不管你的產品品質和服務怎麼樣,只認便宜。而太陽能熱水器不像普通電熱水器,對設備的技術要求很高,一旦使用了不合格的或者品質不達標的設備,用不了多久就壞了。可是用戶沒意識到這是品質低劣的企業導致的,反而把這筆賬算到了全部太陽能企業的頭上,從此就恨上了太陽能。
觀念落後是最大瓶頸。制約太陽能產業發展的最大瓶頸來自人們觀念的不認同。一些建築行業出於設計外觀的考慮,不贊同在頂樓安裝太陽能電池;一些用戶由於生活習慣的原因,不願意使用太陽能;還有部分用戶因安裝使用不當而抵制太陽能。目前北京有三分之一的住宅小區不讓業主在頂樓安裝太陽能熱水器,理由是影響整體美觀,或者頂樓居民反對。使用者的不贊同使太陽能設備沒有國內市場。一方面國內產業規模擴大,競爭者逐漸增多,另一方面國內市場卻不能得到同步的擴展,所以大部分國內企業只能尋求出口獲得利潤。但是靠低價位進軍國際市場的做法很快受到了阻撓。面對我國大量出口太陽能終端設備,歐洲部分國家為了保護本國企業,採取限制從外國進口相關產品的政策。這無疑使國內太陽能生產企業雪上加霜。
應採取鼓勵用戶使用政策。太陽能技術作為煤、原油等化石燃料的替代能源,既能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又能減少常規能源的消耗,正是一舉兩得。但是,作為新能源的代表而被寄予厚望的太陽能產業卻陷入了一個死結:一端是沒有核心技術、只能重復低端加工的無序競爭環境,另一端是缺乏用戶認同、萎靡不振的消費市場。既然推廣太陽能的根本目的在於節能減排,那麼必須要通過政府出臺鼓勵用戶使用的政策,才能解開這個死結。應該從三方面推進相關政策:一是強制推行太陽能產業國家標準,使得一大批不符合資質的企業被淘汰出局;二是要對太陽能生產企業的技術研發和稅收方面予以優惠政策;三是要對太陽能使用者予以優惠補貼,尤其對貧困人口和農村人口實行補貼。使用太陽能的成本要高於常規能源,所以美國也出臺了類似的補貼政策,鼓勵有條件地區的人們廣泛使用。我們要想要回藍天,也應該這樣做。
太陽能電池市場熱度不減 材料缺貨仍將持續 (1)
太陽能電池市場熱度不減 材料缺貨仍將持續 (1)
發佈時間:2007.09.11 14:46 來源:新聞晚報 作者:劉勁哲
近幾年來,無論中國還是世界,資源短缺和環保始終是困擾經濟發展的難題。隨著各國環保意識的加強,全球太陽能產業需求端呈現高速增長的趨勢,但供給端卻仍受限于多晶硅料源缺乏的影響,使得增長受限。但高增長需求使2007年太陽能產業市場狀況仍維持高度熱情。太陽能業者忙吸金,籌足銀彈買料買設備,即使炙熱的料源仍然昂貴,但搶佔快速增長的市場先機,已成各業者的共同目標。
市場熱度不減
太陽能市場隨著各國環保意識抬頭及立法補助等刺激方案出臺,使得整個市場的需求熱度有增無減,同時也吸引無數的資金投入,許多業者形容,“太陽光電”已成為吸金招牌,資金的籌措多數不成問題。
2007年初我國台灣省太陽能電池新秀昱晶率先通過臨時股東會,預估透過私募、發行特別股、銀行聯貸及現金增資等方式籌措新台幣共35億元資金,資金規劃主要因快速增長的產能,預估2007年總設備年產能將由2006年6000萬瓦(MWp)躍升至210MWp,更計劃2009年達設備年產能600MWp;料源方面,2006年昱晶與美國MEMC簽訂1000億元、10年料源供貨合約,2006年12月亦與德國Solarworld旗下的Deutsche Solar簽訂10年硅晶圓供貨合約,料源總量為200MWp。
我國內地太陽能電池龍頭廠無錫尚德也宣佈,將發行額度5億美元的可轉換優先票據,單次募資的規模比起台灣省太陽能業者都來得大。其資金的規劃仍是以設備及料源為主,雖然尚德于2006年與美國MEMC簽訂10年的供料合約,總價值達50億~60億美元,不過這些料源仍不足以滿足尚德快速的產能增長需求,因此,尚德陸續于2006年與REC簽訂1.8億美元5年供貨合約、與上海卡姆丹克(Comtec)簽訂5年總值4.75億~5.8億美元的硅晶圓料源合約,2006年尚德設備總產能已達270MWp。
材料缺貨將持續
雖然各家資金籌措不愁,但料源的取得不見得與資金的取得成絕對的正向比例,尤其是多晶硅供給仍呈現短缺的現象,多晶硅價格不論在合約市場或者是現貨市場,都已超出正常水準,是否要簽訂長期合約,一直困擾著許多太陽能經營領導層。
若簽訂長期合約,可以減緩近幾年缺料問題對營運所帶來的衝擊,更有機會搶得商機,然而一旦缺料問題趨於減緩,價格趨於正常化的走勢在所難免,近來所簽訂的長期合約又將成為未來侵蝕獲利的隱憂;若不簽訂長期供料合約,可能因為缺料問題而失去攻佔各個新興市場商機,當然也有業者以大量爭取來料代工的訂單來歸避,不過並非所有業者均有能力可以取得該類訂單,而且並非所有的客戶都有料源。
雖然上述的矛盾一直存在,但現況多晶硅短缺仍是不爭的事實,尤其是新產能未發揮效果時,料源的多寡成了主宰太陽能業者營運的主力。以2007年料源的市況來看,長期合約價格整體來說維持于原有的高檔,公開于2007年調高太陽能多晶硅合約價格的包括美國Hemlock及日本德山(Tokuyama)兩大廠。
市場推測主要原因來自於Hemlock是最先祭出長期合約的業者,2007年應是諸多合約已到期,因此,調高新合約價格使平均合約價格上揚,而Tokuyama則近幾年來未明顯調整價格。
值得注意的是,受太陽能產業快速增長對料材的需求不斷高漲的壓力下,半導體用的多晶硅已明顯受到擠壓,依據日經新聞的評估,2007年半導體用多晶硅價格年增率達15%~20%。
而原本支援太陽能多晶硅現貨市場料源的半導體產業廢晶圓,因原本即是透過各半導體廠長期小量累積所致,預估在近兩年的加速耗用下,可用的量有限,也將使現貨市場料源取得受限,2007年現貨市場價格持續提升的機會大增,也將使業者臨時、短期購料成本再提升,更凸顯出擁有合約料源的重要性。
產能擴充積極
全球太陽能市場不斷增長,其中又以美國市場最具代表性,包括美國加州百萬太陽能屋頂法案(SB1)于2007年1月1日正式執行。美國太陽能產業協會(SEIA)宣佈推動延長全美家庭及商業用太陽能裝置租稅減免獎勵計劃,由原本的2008年底延伸至2016年底,這些法案及宣言,不斷為美國太陽能市場的需求推波助瀾。
2006年第三季度市場出現質疑需求的聲音,主要是針對全球第一大太陽能市場德國降低5%補助款,對需求所帶動的衝擊產生懷疑,再加上模組端在淡季前出清庫存,使模組價格出現下滑走勢,使市場一度對未來發展趨於保守,不過在美國市場不斷高速增長的帶動下,許多業者包括茂迪、益通、昱晶,都曾公開表示美國市場的增長比起原先預估的增長來得驚人,美國市場已成為其加重開發的重要地區。
除了美國,歐洲其他國家的需求亦明顯增長,為搶得這些新興市場的商機,太陽能業者積極進行擴充產能增加產出並積極上下游整合,以擴大市場佔有率,對於高價的料源也只能選擇接受,相對地對於資金的需求更加渴望。
1 2 下
發佈時間:2007.09.11 14:46 來源:新聞晚報 作者:劉勁哲
近幾年來,無論中國還是世界,資源短缺和環保始終是困擾經濟發展的難題。隨著各國環保意識的加強,全球太陽能產業需求端呈現高速增長的趨勢,但供給端卻仍受限于多晶硅料源缺乏的影響,使得增長受限。但高增長需求使2007年太陽能產業市場狀況仍維持高度熱情。太陽能業者忙吸金,籌足銀彈買料買設備,即使炙熱的料源仍然昂貴,但搶佔快速增長的市場先機,已成各業者的共同目標。
市場熱度不減
太陽能市場隨著各國環保意識抬頭及立法補助等刺激方案出臺,使得整個市場的需求熱度有增無減,同時也吸引無數的資金投入,許多業者形容,“太陽光電”已成為吸金招牌,資金的籌措多數不成問題。
2007年初我國台灣省太陽能電池新秀昱晶率先通過臨時股東會,預估透過私募、發行特別股、銀行聯貸及現金增資等方式籌措新台幣共35億元資金,資金規劃主要因快速增長的產能,預估2007年總設備年產能將由2006年6000萬瓦(MWp)躍升至210MWp,更計劃2009年達設備年產能600MWp;料源方面,2006年昱晶與美國MEMC簽訂1000億元、10年料源供貨合約,2006年12月亦與德國Solarworld旗下的Deutsche Solar簽訂10年硅晶圓供貨合約,料源總量為200MWp。
我國內地太陽能電池龍頭廠無錫尚德也宣佈,將發行額度5億美元的可轉換優先票據,單次募資的規模比起台灣省太陽能業者都來得大。其資金的規劃仍是以設備及料源為主,雖然尚德于2006年與美國MEMC簽訂10年的供料合約,總價值達50億~60億美元,不過這些料源仍不足以滿足尚德快速的產能增長需求,因此,尚德陸續于2006年與REC簽訂1.8億美元5年供貨合約、與上海卡姆丹克(Comtec)簽訂5年總值4.75億~5.8億美元的硅晶圓料源合約,2006年尚德設備總產能已達270MWp。
材料缺貨將持續
雖然各家資金籌措不愁,但料源的取得不見得與資金的取得成絕對的正向比例,尤其是多晶硅供給仍呈現短缺的現象,多晶硅價格不論在合約市場或者是現貨市場,都已超出正常水準,是否要簽訂長期合約,一直困擾著許多太陽能經營領導層。
若簽訂長期合約,可以減緩近幾年缺料問題對營運所帶來的衝擊,更有機會搶得商機,然而一旦缺料問題趨於減緩,價格趨於正常化的走勢在所難免,近來所簽訂的長期合約又將成為未來侵蝕獲利的隱憂;若不簽訂長期供料合約,可能因為缺料問題而失去攻佔各個新興市場商機,當然也有業者以大量爭取來料代工的訂單來歸避,不過並非所有業者均有能力可以取得該類訂單,而且並非所有的客戶都有料源。
雖然上述的矛盾一直存在,但現況多晶硅短缺仍是不爭的事實,尤其是新產能未發揮效果時,料源的多寡成了主宰太陽能業者營運的主力。以2007年料源的市況來看,長期合約價格整體來說維持于原有的高檔,公開于2007年調高太陽能多晶硅合約價格的包括美國Hemlock及日本德山(Tokuyama)兩大廠。
市場推測主要原因來自於Hemlock是最先祭出長期合約的業者,2007年應是諸多合約已到期,因此,調高新合約價格使平均合約價格上揚,而Tokuyama則近幾年來未明顯調整價格。
值得注意的是,受太陽能產業快速增長對料材的需求不斷高漲的壓力下,半導體用的多晶硅已明顯受到擠壓,依據日經新聞的評估,2007年半導體用多晶硅價格年增率達15%~20%。
而原本支援太陽能多晶硅現貨市場料源的半導體產業廢晶圓,因原本即是透過各半導體廠長期小量累積所致,預估在近兩年的加速耗用下,可用的量有限,也將使現貨市場料源取得受限,2007年現貨市場價格持續提升的機會大增,也將使業者臨時、短期購料成本再提升,更凸顯出擁有合約料源的重要性。
產能擴充積極
全球太陽能市場不斷增長,其中又以美國市場最具代表性,包括美國加州百萬太陽能屋頂法案(SB1)于2007年1月1日正式執行。美國太陽能產業協會(SEIA)宣佈推動延長全美家庭及商業用太陽能裝置租稅減免獎勵計劃,由原本的2008年底延伸至2016年底,這些法案及宣言,不斷為美國太陽能市場的需求推波助瀾。
2006年第三季度市場出現質疑需求的聲音,主要是針對全球第一大太陽能市場德國降低5%補助款,對需求所帶動的衝擊產生懷疑,再加上模組端在淡季前出清庫存,使模組價格出現下滑走勢,使市場一度對未來發展趨於保守,不過在美國市場不斷高速增長的帶動下,許多業者包括茂迪、益通、昱晶,都曾公開表示美國市場的增長比起原先預估的增長來得驚人,美國市場已成為其加重開發的重要地區。
除了美國,歐洲其他國家的需求亦明顯增長,為搶得這些新興市場的商機,太陽能業者積極進行擴充產能增加產出並積極上下游整合,以擴大市場佔有率,對於高價的料源也只能選擇接受,相對地對於資金的需求更加渴望。
1 2 下
2007年9月12日 星期三
崇越進軍太陽能光電與LED領域 8月營收創新高 股價漲停
崇越進軍太陽能光電與LED領域 8月營收創新高 股價漲停
2007/09/12 12:01
轉載自 記者楊伶雯/台北報導
崇越科技(5434)配合全球化的環保潮流及節能趨勢,積極搶進太陽能光電與LED領域,在12日的SEMICON TAIWAN 2007推出高功率LED元件應用,太陽能材料、電池、模組等相關產品及高品質室內外LED燈具及LED顆粒等產品,吸引國際買家注意,加上8月營收創新高的基本面題材,股價盤中觨攻上漲停。
SEMICON TAIWAN 2007自12日起在台北世貿中心一連展開為期3天的展出,崇越以「高科技產業全方位供應者」為定位,大力發展創能的太陽能相關事業及節能效益最佳化的LED相關產品,進軍太陽能光電與LED領域。
崇越表示, 作為「提供半導體及LCD產業之材料、生產設備及廠務設施全方位整合服務提供者」,今年展出主要共分為五大單元,包括 太陽能全系列產品;高功率LED元件及應用;半導體製程先進材料及設備;中古設備到整廠輸出服務;環境工程相關服務。
崇越說,在新產品區則推薦新式材料及設備,大型機台方面,以色列MABAT中央供酸系統計劃在台灣率先引進,該系統的特色為模組化設計並可通過遠端網路控制,具極佳的擴充性,爭取眾多買家目光;此外,9月初甫於日本問世的OPTELICS H1200顯微鏡具3CCD鏡頭,最高共焦彩色1200萬畫素,在量測上對於掃描透明薄膜之缺陷有極佳的表現,在展出中也獲得高度關注。
先進材料SiFEL(液態矽氟橡膠)是獲得買家高度詢問的新式材料,SiFEL是一種液態矽氟橡膠,應用可擴展至微機電或晶背、晶圓處理的製程抗酸鹼應用,也可用在接觸式光罩防污處理,市場應用面的潛力指日可期。
崇越代理世界級晶圓及技術服務,在本次展出的半導體展區中,所代理的的信越半導體及三益各類矽晶圓、磊晶圓及再生晶圓都是展出重點,值得一提的是封測用Chip coat,為半導體IC封裝用的高純度絕緣塗料,也是長銷型的暢銷小尖兵,在展出時備受重視;用在12吋廠晶圓容器SEP FOUP、FOSB及HUGLE UPC-12100全自動清洗機台,也獲重量級晶圓廠買家青睞。
崇越8月營收12.37億元,再創歷年新高,已連續5個月創新高,較去年同期成長76.51%,前8月稅前盈餘5.31 億元,每股稅前盈餘3.98元。
2007/09/12 12:01
轉載自 記者楊伶雯/台北報導
崇越科技(5434)配合全球化的環保潮流及節能趨勢,積極搶進太陽能光電與LED領域,在12日的SEMICON TAIWAN 2007推出高功率LED元件應用,太陽能材料、電池、模組等相關產品及高品質室內外LED燈具及LED顆粒等產品,吸引國際買家注意,加上8月營收創新高的基本面題材,股價盤中觨攻上漲停。
SEMICON TAIWAN 2007自12日起在台北世貿中心一連展開為期3天的展出,崇越以「高科技產業全方位供應者」為定位,大力發展創能的太陽能相關事業及節能效益最佳化的LED相關產品,進軍太陽能光電與LED領域。
崇越表示, 作為「提供半導體及LCD產業之材料、生產設備及廠務設施全方位整合服務提供者」,今年展出主要共分為五大單元,包括 太陽能全系列產品;高功率LED元件及應用;半導體製程先進材料及設備;中古設備到整廠輸出服務;環境工程相關服務。
崇越說,在新產品區則推薦新式材料及設備,大型機台方面,以色列MABAT中央供酸系統計劃在台灣率先引進,該系統的特色為模組化設計並可通過遠端網路控制,具極佳的擴充性,爭取眾多買家目光;此外,9月初甫於日本問世的OPTELICS H1200顯微鏡具3CCD鏡頭,最高共焦彩色1200萬畫素,在量測上對於掃描透明薄膜之缺陷有極佳的表現,在展出中也獲得高度關注。
先進材料SiFEL(液態矽氟橡膠)是獲得買家高度詢問的新式材料,SiFEL是一種液態矽氟橡膠,應用可擴展至微機電或晶背、晶圓處理的製程抗酸鹼應用,也可用在接觸式光罩防污處理,市場應用面的潛力指日可期。
崇越代理世界級晶圓及技術服務,在本次展出的半導體展區中,所代理的的信越半導體及三益各類矽晶圓、磊晶圓及再生晶圓都是展出重點,值得一提的是封測用Chip coat,為半導體IC封裝用的高純度絕緣塗料,也是長銷型的暢銷小尖兵,在展出時備受重視;用在12吋廠晶圓容器SEP FOUP、FOSB及HUGLE UPC-12100全自動清洗機台,也獲重量級晶圓廠買家青睞。
崇越8月營收12.37億元,再創歷年新高,已連續5個月創新高,較去年同期成長76.51%,前8月稅前盈餘5.31 億元,每股稅前盈餘3.98元。
2007年9月5日 星期三
綠能重編財報 太陽能股臉綠
綠能重編財報 太陽能股臉綠
轉載自【聯合報╱記者許佳佳/台北報導】 2007.09.05 02:34 am
大同集團旗下的金雞母綠能科技,前天因財報重編事件,在興櫃市場慘跌近百元,昨股價續修正,並拖累太陽能族群本益比被市場檢討,類股中多檔被打到跌停。
太陽能概念股綠能,目前本益比高達上百倍,但因替代能源的美夢無限,法人多以本夢比來解釋其高股價。不過,綠能為因應上市計畫,目前調整了年度會計認列的方式,使得半年報獲利比去年同期大跌了五成,而綠能的興櫃股價原本逼近400元,但在市場恐慌聲中,單日大跌百元。昨天股價再度向下修正了21.6元,收在271.1元。
在前波股災的修正後,台灣科技類股的本益比被法人重新檢討,即使是上半年每股盈餘獲利王的宏達電,目前享有的本益比,也不過12倍,在獲利實力明顯有別下,不僅宏達電近日股價重獲公道,連續出現三天上揚,部分本益比超過30倍的電子股,也被法人列入檢討名單。
轉載自【聯合報╱記者許佳佳/台北報導】 2007.09.05 02:34 am
大同集團旗下的金雞母綠能科技,前天因財報重編事件,在興櫃市場慘跌近百元,昨股價續修正,並拖累太陽能族群本益比被市場檢討,類股中多檔被打到跌停。
太陽能概念股綠能,目前本益比高達上百倍,但因替代能源的美夢無限,法人多以本夢比來解釋其高股價。不過,綠能為因應上市計畫,目前調整了年度會計認列的方式,使得半年報獲利比去年同期大跌了五成,而綠能的興櫃股價原本逼近400元,但在市場恐慌聲中,單日大跌百元。昨天股價再度向下修正了21.6元,收在271.1元。
在前波股災的修正後,台灣科技類股的本益比被法人重新檢討,即使是上半年每股盈餘獲利王的宏達電,目前享有的本益比,也不過12倍,在獲利實力明顯有別下,不僅宏達電近日股價重獲公道,連續出現三天上揚,部分本益比超過30倍的電子股,也被法人列入檢討名單。
インドで始まる太陽電池の大量生産,Moser Baer社
インドで始まる太陽電池の大量生産,Moser Baer社
DATE 2007/08/31 15:30
KEYWORD 太陽電池 / 電池 / ウエハー / 光ディスク / 製造装置 / 企業・市場動向 / 工場 / 材料・加工 / 電子部品 / 半導体 / 生産技術
市場の急拡大を受けて,世界各地で太陽電池の生産が始まった。このうちインドでは,光ディスク・メーカーのMoser Baer India Ltd.の子会社であるMoser Baer Photo Voltaic Ltd.が,2007年春に年産40MWの単結晶/多結晶Si太陽電池の製造ラインを立ち上げた。
Moser Baerは,2007年下半期にも生産量を年産80MWに高める計画である。同社は既にノルウェーRenewable Energy Corp.と太陽電池用Siウエーハの長期契約を締結して原料を確保している。
さらにMoser Baerは,結晶Si型以外にも薄膜Si型と集光型の生産も計画している。2007年3月には,薄膜Si型向け製造ラインを製造装置メーカーに一括発注して注目を集めた。2007年後半にも納入予定のラインは,既存の4倍の面積となる2.2m×2.6mのガラス基板に対応する。集光型の太陽電池の開発では,米Sol Focus, Inc.と共同で製造ラインを立ち上げる。
9月19日に開催する『NIKKEI MICRODEVICES』主催のセミナー「太陽電池セミナー2007」では,Moser BaerのPresident and CTOのG. Rajeswaran氏が,同社の戦略を明らかにする。
DATE 2007/08/31 15:30
KEYWORD 太陽電池 / 電池 / ウエハー / 光ディスク / 製造装置 / 企業・市場動向 / 工場 / 材料・加工 / 電子部品 / 半導体 / 生産技術
市場の急拡大を受けて,世界各地で太陽電池の生産が始まった。このうちインドでは,光ディスク・メーカーのMoser Baer India Ltd.の子会社であるMoser Baer Photo Voltaic Ltd.が,2007年春に年産40MWの単結晶/多結晶Si太陽電池の製造ラインを立ち上げた。
Moser Baerは,2007年下半期にも生産量を年産80MWに高める計画である。同社は既にノルウェーRenewable Energy Corp.と太陽電池用Siウエーハの長期契約を締結して原料を確保している。
さらにMoser Baerは,結晶Si型以外にも薄膜Si型と集光型の生産も計画している。2007年3月には,薄膜Si型向け製造ラインを製造装置メーカーに一括発注して注目を集めた。2007年後半にも納入予定のラインは,既存の4倍の面積となる2.2m×2.6mのガラス基板に対応する。集光型の太陽電池の開発では,米Sol Focus, Inc.と共同で製造ラインを立ち上げる。
9月19日に開催する『NIKKEI MICRODEVICES』主催のセミナー「太陽電池セミナー2007」では,Moser BaerのPresident and CTOのG. Rajeswaran氏が,同社の戦略を明らかにする。
搶進太陽能 統懋長晶廠動土
搶進太陽能 統懋長晶廠動土
轉載於【經濟日報╱記者何易霖/台北報導】 2007.09.05 02:34 am
統一集團旗下二極體廠統懋(2434)跨足太陽能長晶廠進入動土階段,預計年底前完工,隨即遷入機台生產,年底月營收可望挑戰億元大關,較年初幾近倍增,全產能運作後,每年可挹注營收約15億元,是目前年營收的兩倍,且毛利率高達三成以上,比現有產品組合高出逾十個百分點,帶動統懋業績大成長之際,統一母以子貴,也將受惠。
統懋長晶廠動土,象徵統一集團佈局太陽能事業輪廓已完成,統一也是本土第一家非電子業背景,跨入太陽能領域的業者。統懋也將成為繼中美晶(5483)、合晶(6182)、綠能(3519)之後,另一家專業太陽能長晶廠,但相較於中美晶等長晶業者,統懋僅花約一年時間布局,速度居本土同業之冠。
配合長晶業務資金需求,統懋已規劃發行國內可轉債,總額度4.5億元,以「自有土地、資金、技術」搶進太陽能領域。
據了解,統懋長晶廠初期年產能規劃為20MW(百萬瓦),以目前每百萬瓦長晶產值約7,000萬至8,000萬元估算,全產能運作後,未來每年可望挹注統懋約15億元營收,是現階段年營收的兩倍左右。太陽能長晶毛利率在三成左右甚至更高,遠優於統懋現階段約兩成附近的毛利率表現,對提升獲利貢獻顯著。
統懋二極體本業也正邁入旺季,獨家的高電壓二極體,主要出貨給鴻海集團旗下液晶電視組裝廠使用,訂單持穩增加,下半年業績將比上半年成長,加上太陽能業務挹注,年底月營收可望朝億元大關邁進,較今年元月有近倍增機會,隨產能逐步擴充,將可帶動營運新一波成長。
統懋昨(4)日表示,長晶廠區座落於台南新市工廠旁的自有土地,已在著手進行動土與工程發包,預計年底前完工;先前已預先訂購的生產機台屆時也將陸續到位遷入生產。
轉載於【經濟日報╱記者何易霖/台北報導】 2007.09.05 02:34 am
統一集團旗下二極體廠統懋(2434)跨足太陽能長晶廠進入動土階段,預計年底前完工,隨即遷入機台生產,年底月營收可望挑戰億元大關,較年初幾近倍增,全產能運作後,每年可挹注營收約15億元,是目前年營收的兩倍,且毛利率高達三成以上,比現有產品組合高出逾十個百分點,帶動統懋業績大成長之際,統一母以子貴,也將受惠。
統懋長晶廠動土,象徵統一集團佈局太陽能事業輪廓已完成,統一也是本土第一家非電子業背景,跨入太陽能領域的業者。統懋也將成為繼中美晶(5483)、合晶(6182)、綠能(3519)之後,另一家專業太陽能長晶廠,但相較於中美晶等長晶業者,統懋僅花約一年時間布局,速度居本土同業之冠。
配合長晶業務資金需求,統懋已規劃發行國內可轉債,總額度4.5億元,以「自有土地、資金、技術」搶進太陽能領域。
據了解,統懋長晶廠初期年產能規劃為20MW(百萬瓦),以目前每百萬瓦長晶產值約7,000萬至8,000萬元估算,全產能運作後,未來每年可望挹注統懋約15億元營收,是現階段年營收的兩倍左右。太陽能長晶毛利率在三成左右甚至更高,遠優於統懋現階段約兩成附近的毛利率表現,對提升獲利貢獻顯著。
統懋二極體本業也正邁入旺季,獨家的高電壓二極體,主要出貨給鴻海集團旗下液晶電視組裝廠使用,訂單持穩增加,下半年業績將比上半年成長,加上太陽能業務挹注,年底月營收可望朝億元大關邁進,較今年元月有近倍增機會,隨產能逐步擴充,將可帶動營運新一波成長。
統懋昨(4)日表示,長晶廠區座落於台南新市工廠旁的自有土地,已在著手進行動土與工程發包,預計年底前完工;先前已預先訂購的生產機台屆時也將陸續到位遷入生產。
2007年9月4日 星期二
5家投入薄膜太陽能電池的廠商名單
5家投入薄膜太陽能電池的廠商名單
經濟日報 記者邱馨儀 2007-09-03
矽晶太陽能電池發光發熱,新世代薄膜太陽能電池吸引多方人馬介入,繼聯相、綠能之後,益通光能將在路科設太陽能薄膜廠,大億科也將轉投資大億光能,各方人馬跨足薄膜太陽能電池廠,希望沾上太陽能的光與熱。
從事背光模組的大億科董事會31日決議,將轉投資大億光能,投入薄膜太陽能電池廠,初期資本額10億元,主要股東包含大億科技及其他國內外設備及通路廠商,其中大億科將投資4.5億元,持股比率占45%。初期產能為10MW,兩年內產能提升到30MW,這項投資計畫將自第四季起分階段投入。
大億科技指出,在多角化經營的考量下,跨足到太陽能產業,以期增添營收的新動力。大億科31日收盤價42.35元,上漲1.65元。
太陽能電池一線大廠益通光能也計畫投入薄膜太陽能電池廠,並將在南科路竹基地設廠,使益通光能在太陽能電池的領域從矽晶太陽能電池跨足新世代薄膜太陽能電池,做好全方位的準備。益通31日收盤價327.5元,上漲10.5元。
太陽能電池市況高燒不退,但傳統矽晶為基礎的太陽能電池深受上游多晶矽缺料影響,使得業者營收常受到干擾。法人分析,不少業者投入這個領域,準備與茂迪、益通等老字號業者分庭抗禮。
薄膜太陽能電池是新世代的技術,由於不需使用矽晶,可以克服目前上游原料不足的困擾,但也因為技術仍然先進,投資設廠不一定都能成功,合作對象的技術背景成為決戰的關鍵。
以上內容由各投資機構提供,為純屬研究性質,僅作參考,使用者應明瞭其參考性,審慎考量本身之投資風險,使用者若依本資料投資發生損失須自行負責,聯合理財網對資料內容錯誤、更新延誤不負任何責任。
帆宣 搶進太陽能設備
帆宣 搶進太陽能設備
轉自【經濟日報╱記者李珣瑛、何易霖/台北報導】 2007.09.04 02:44 am
太陽能產業當紅,市場傳出帆宣接獲薄膜太陽能電池設備代工訂單,不少本土太陽能業者與帆宣洽談合作。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帆宣(6196)大舉進軍當紅的太陽能矽晶圓與太陽能電池生產設備領域,瞄準每年上百億元的太陽能設備市場商機;另外廠務工程訂單滿手,能見度已達年底,傳出接獲大陸中芯國際(SMIC)與台塑麥寮工廠訂單,在建工程訂單總量高達80億元,是上半年營收的倍數,業績大補。
帆宣在國內產業半導體與光電設備代理與製造屬「重量級」業者,兼營無塵室廠務工程,擁有美商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業凱(AKT)、普魯仕(BROOKS)等客戶,切入太陽能設備領域後,將成為台灣第一家同時橫跨半導體、光電以及太陽能三大熱門領域的設備業者。
應材近期跨入薄膜太陽能設備製造,帆宣已與應材在半導體設備代工有合作關係,市場傳出帆宣已接獲薄膜太陽能電池設備代工訂單,金額達數十億元,但帆宣不願證實。
根據統計,今年全球太陽能電池與長晶產能都較去年大幅增加,成長率在五成以上,設備市場上看百億元,毛利達三成以上,遠超過帆宣現階段平均毛利率。帆宣有意跨入相關領域,已吸引不少本土太陽能業者上門詢問,洽談可能的合作。
據了解,帆宣是透過參與經濟部科專計畫,進行太陽能設備布局,並在台北總部成立研發團隊,進行矽晶圓及太陽能電池生產設備研發,將成為台灣第一家非透過大廠技轉或合作,取得自有太陽能設備生產技術的業者,可結合其既有廠務工程實力,協助客戶完成建廠至機台配置生產等「整廠規劃」,大幅提昇競爭力。
帆宣昨(3)日表示,確實已參與經濟部科專計畫進行,主要著墨在傳統太陽能電池與矽晶圓生產設備,結案後很有機會將其商品化,並且不排除與國際大廠進行更深層合作。帆宣昨天股價上漲0.95元,收在25.8元。
帆宣廠務建設也傳出接獲大陸最大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訂單,同時也掌握台塑麥寮正丁醇廠務工程訂單。帆宣表示,目前整體接單狀況聊好,兩岸都有新案子進行中,訂單能見度到年底無虞,估計在建訂單約80億元,但對象不便透露;至於半導體與TFT設備代工訂單,也穩定進行中,今年整體業績展望不錯。
轉自【經濟日報╱記者李珣瑛、何易霖/台北報導】 2007.09.04 02:44 am
太陽能產業當紅,市場傳出帆宣接獲薄膜太陽能電池設備代工訂單,不少本土太陽能業者與帆宣洽談合作。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帆宣(6196)大舉進軍當紅的太陽能矽晶圓與太陽能電池生產設備領域,瞄準每年上百億元的太陽能設備市場商機;另外廠務工程訂單滿手,能見度已達年底,傳出接獲大陸中芯國際(SMIC)與台塑麥寮工廠訂單,在建工程訂單總量高達80億元,是上半年營收的倍數,業績大補。
帆宣在國內產業半導體與光電設備代理與製造屬「重量級」業者,兼營無塵室廠務工程,擁有美商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業凱(AKT)、普魯仕(BROOKS)等客戶,切入太陽能設備領域後,將成為台灣第一家同時橫跨半導體、光電以及太陽能三大熱門領域的設備業者。
應材近期跨入薄膜太陽能設備製造,帆宣已與應材在半導體設備代工有合作關係,市場傳出帆宣已接獲薄膜太陽能電池設備代工訂單,金額達數十億元,但帆宣不願證實。
根據統計,今年全球太陽能電池與長晶產能都較去年大幅增加,成長率在五成以上,設備市場上看百億元,毛利達三成以上,遠超過帆宣現階段平均毛利率。帆宣有意跨入相關領域,已吸引不少本土太陽能業者上門詢問,洽談可能的合作。
據了解,帆宣是透過參與經濟部科專計畫,進行太陽能設備布局,並在台北總部成立研發團隊,進行矽晶圓及太陽能電池生產設備研發,將成為台灣第一家非透過大廠技轉或合作,取得自有太陽能設備生產技術的業者,可結合其既有廠務工程實力,協助客戶完成建廠至機台配置生產等「整廠規劃」,大幅提昇競爭力。
帆宣昨(3)日表示,確實已參與經濟部科專計畫進行,主要著墨在傳統太陽能電池與矽晶圓生產設備,結案後很有機會將其商品化,並且不排除與國際大廠進行更深層合作。帆宣昨天股價上漲0.95元,收在25.8元。
帆宣廠務建設也傳出接獲大陸最大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訂單,同時也掌握台塑麥寮正丁醇廠務工程訂單。帆宣表示,目前整體接單狀況聊好,兩岸都有新案子進行中,訂單能見度到年底無虞,估計在建訂單約80億元,但對象不便透露;至於半導體與TFT設備代工訂單,也穩定進行中,今年整體業績展望不錯。
2007年9月3日 星期一
三菱ガス化学、無色透明PIフィルムの量産開始
三菱ガス化学、無色透明PIフィルムの量産開始
三菱ガス化学は29日、平塚研究所(神奈川県)の無色透明ポリイミド(PI)フィルム「ネオプリム」のセミコマーシャル設備(月産能力5000平方メートル)が完成、量産を開始したと発表した。ネオプリムは、PI特有の280度Cの高温に耐えつつ、全光線透過率90%を実現する光学特性から、ガラス基板に代わる電子デバイスとして期待されている。これまでのサンプル出荷で光センサーなどの小型電子部品用途でガラス基板代替として採用の動きがあったが、量産化により拡大が期待されるほか、従来は十分な量を供給できず基礎評価にとどまっていたフレキシブル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や太陽電池など大型用途でも評価の進展につなげる。同社では11年度までに同事業を月10万平方メートル規模に拡大する考え。
[化学総合]
三菱ガス化学は29日、平塚研究所(神奈川県)の無色透明ポリイミド(PI)フィルム「ネオプリム」のセミコマーシャル設備(月産能力5000平方メートル)が完成、量産を開始したと発表した。ネオプリムは、PI特有の280度Cの高温に耐えつつ、全光線透過率90%を実現する光学特性から、ガラス基板に代わる電子デバイスとして期待されている。これまでのサンプル出荷で光センサーなどの小型電子部品用途でガラス基板代替として採用の動きがあったが、量産化により拡大が期待されるほか、従来は十分な量を供給できず基礎評価にとどまっていたフレキシブル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や太陽電池など大型用途でも評価の進展につなげる。同社では11年度までに同事業を月10万平方メートル規模に拡大する考え。
[化学総合]
吉祥全 跨入太陽能題材發酵
吉祥全 跨入太陽能題材發酵
【經濟日報╱記者李珣瑛】 2007.09.02 04:00 am
吉祥全球(2491)從預錄產業轉型投入太陽能電池產業發展,轉型題材發酵,激勵股價從低點4.27元起漲,周五守穩23.35元的高點,從低點至今漲幅累計4.46倍。吉祥全前身是訊碟,受到前董事長呂學仁事件波及,曾面臨沉重財務壓力,如意投資當時進場買進,隨著股價上漲,日前公告申讓5,100張,頗有獲利了結之意,若成交量未能繼續放大,股價可能拉回尋找支撐。
吉祥全球投入太陽能電池發展,轉投資成立旭能光電,並與日本伊藤忠商社簽訂太陽能電池產線設備技轉合作備忘錄,雙方約定技轉合作量產新世代薄膜太陽能電池。國科會日前通過旭能光電進駐中科后里園區設立薄膜式太陽能電池廠,第一期廠房預訂9月動工,明年中完工投產。
旭能主要與日商伊藤忠商社合作,進軍薄膜式太陽能電池領域。中科廠總投資規模40億元,第一期投資10億元,在后里七星農場設立一條年產能25MW(百萬瓦)生產線,預計五年內產能擴展至200MW。
【經濟日報╱記者李珣瑛】 2007.09.02 04:00 am
吉祥全球(2491)從預錄產業轉型投入太陽能電池產業發展,轉型題材發酵,激勵股價從低點4.27元起漲,周五守穩23.35元的高點,從低點至今漲幅累計4.46倍。吉祥全前身是訊碟,受到前董事長呂學仁事件波及,曾面臨沉重財務壓力,如意投資當時進場買進,隨著股價上漲,日前公告申讓5,100張,頗有獲利了結之意,若成交量未能繼續放大,股價可能拉回尋找支撐。
吉祥全球投入太陽能電池發展,轉投資成立旭能光電,並與日本伊藤忠商社簽訂太陽能電池產線設備技轉合作備忘錄,雙方約定技轉合作量產新世代薄膜太陽能電池。國科會日前通過旭能光電進駐中科后里園區設立薄膜式太陽能電池廠,第一期廠房預訂9月動工,明年中完工投產。
旭能主要與日商伊藤忠商社合作,進軍薄膜式太陽能電池領域。中科廠總投資規模40億元,第一期投資10億元,在后里七星農場設立一條年產能25MW(百萬瓦)生產線,預計五年內產能擴展至200MW。
益通大億科 跨足薄膜太陽能
益通大億科 跨足薄膜太陽能
【經濟日報╱記者邱馨儀/台南報導】 2007.09.01 04:49 am
矽晶太陽能電池發光發熱,新世代薄膜太陽能電池吸引多方人馬介入,繼聯相、綠能之後,益通光能將在路科設太陽能薄膜廠,大億科也將轉投資大億光能,各方人馬跨足薄膜太陽能電池廠,希望沾上太陽能的光與熱。
從事背光模組的大億科董事會昨(31)日決議,將轉投資大億光能,投入薄膜太陽能電池廠,初期資本額10億元,主要股東包含大億科技及其他國內外設備及通路廠商,其中大億科將投資4.5億元,持股比率占45%。初期產能為10MW,兩年內產能提升到30MW,這項投資計畫將自第四季起分階段投入。
大億科技指出,在多角化經營的考量下,跨足到太陽能產業,以期增添營收的新動力。大億科昨天收盤價42.35元,上漲1.65元。
太陽能電池一線大廠益通光能也計畫投入薄膜太陽能電池廠,並將在南科路竹基地設廠,使益通光能在太陽能電池的領域從矽晶太陽能電池跨足新世代薄膜太陽能電池,做好全方位的準備。益通昨天收盤價327.5元,上漲10.5元。
太陽能電池市況高燒不退,但傳統矽晶為基礎的太陽能電池深受上游多晶矽缺料影響,使得業者營收常受到干擾。法人分析,不少業者投入這個領域,準備與茂迪、益通等老字號業者分庭抗禮。
薄膜太陽能電池是新世代的技術,由於不需使用矽晶,可以克服目前上游原料不足的困擾,但也因為技術仍然先進,投資設廠不一定都能成功,合作對象的技術背景成為決戰的關鍵。
【2007/09/01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經濟日報╱記者邱馨儀/台南報導】 2007.09.01 04:49 am
矽晶太陽能電池發光發熱,新世代薄膜太陽能電池吸引多方人馬介入,繼聯相、綠能之後,益通光能將在路科設太陽能薄膜廠,大億科也將轉投資大億光能,各方人馬跨足薄膜太陽能電池廠,希望沾上太陽能的光與熱。
從事背光模組的大億科董事會昨(31)日決議,將轉投資大億光能,投入薄膜太陽能電池廠,初期資本額10億元,主要股東包含大億科技及其他國內外設備及通路廠商,其中大億科將投資4.5億元,持股比率占45%。初期產能為10MW,兩年內產能提升到30MW,這項投資計畫將自第四季起分階段投入。
大億科技指出,在多角化經營的考量下,跨足到太陽能產業,以期增添營收的新動力。大億科昨天收盤價42.35元,上漲1.65元。
太陽能電池一線大廠益通光能也計畫投入薄膜太陽能電池廠,並將在南科路竹基地設廠,使益通光能在太陽能電池的領域從矽晶太陽能電池跨足新世代薄膜太陽能電池,做好全方位的準備。益通昨天收盤價327.5元,上漲10.5元。
太陽能電池市況高燒不退,但傳統矽晶為基礎的太陽能電池深受上游多晶矽缺料影響,使得業者營收常受到干擾。法人分析,不少業者投入這個領域,準備與茂迪、益通等老字號業者分庭抗禮。
薄膜太陽能電池是新世代的技術,由於不需使用矽晶,可以克服目前上游原料不足的困擾,但也因為技術仍然先進,投資設廠不一定都能成功,合作對象的技術背景成為決戰的關鍵。
【2007/09/01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科風不斷電 營收大轉機
科風不斷電 營收大轉機
--------------------------------------------------------------------------------
【大紀元5月23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高照芬╱台北報導〕近來國內能源產業的發展日益多元化,廠商開發新產品以提升毛利率,不論是太陽能產品的開發或是巨型不斷電設施(UPS )的研發,都為能源產業注入一股新氣象。其中不斷電設備廠商科風(3043 )今年投入超大型UPS的開發,年底前可生產至200KVA,毛利率逾3成,成為國內巨型UPS最大的製造商。
目前國內不斷電設備業以飛瑞(2411 )及科風兩大供應商為主。飛瑞去年集團合併營收94.08億元,去年每股稅後盈餘2.25元,股本達47.19億元,為國內最大的UPS製造商。
科風去年集團合併營收23.52億元,每股稅後盈餘2.24元,股本為9.48億元,今年在新產品開發上奏功,全年營收上看30億元,轉機意味濃厚。
根據研究機構Frost & Sukkivan的統計,去年全球的不斷電設備市場規模為93.4億美元,較前年成長13.9%;今年全球市場規模可達129.8億美元,成長率12.8%,全球預計有3617台的需求,台數可成長17.6%。
而國內UPS產業若以電力容量分類,可分為超微型(1KVA以下 )、微型(1~3KVA )、小型(3.1~5KVA )、中小型(5.1~20KVA )、中型(20.1~50KVA )、大型(50.1~100KVA )、超大型(100KVA以上 )。其中飛瑞、科風產品線擴及微型、中型產品,科風今年將產品線擴及超大型UPS,目前可生產120KVA,年底前可生產200KVA的不斷電設施。
科風代理髮言人高碧嬌分析國內的UPS市場,因國際品牌廠商市佔率高,中小型廠商在夾縫中求生存;同時新製造廠商增加,使得價格競爭激烈,壓縮獲利空間;因此,業者必須不斷地提升研發技術,才能提升競爭力。
--------------------------------------------------------------------------------
【大紀元5月23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高照芬╱台北報導〕近來國內能源產業的發展日益多元化,廠商開發新產品以提升毛利率,不論是太陽能產品的開發或是巨型不斷電設施(UPS )的研發,都為能源產業注入一股新氣象。其中不斷電設備廠商科風(3043 )今年投入超大型UPS的開發,年底前可生產至200KVA,毛利率逾3成,成為國內巨型UPS最大的製造商。
目前國內不斷電設備業以飛瑞(2411 )及科風兩大供應商為主。飛瑞去年集團合併營收94.08億元,去年每股稅後盈餘2.25元,股本達47.19億元,為國內最大的UPS製造商。
科風去年集團合併營收23.52億元,每股稅後盈餘2.24元,股本為9.48億元,今年在新產品開發上奏功,全年營收上看30億元,轉機意味濃厚。
根據研究機構Frost & Sukkivan的統計,去年全球的不斷電設備市場規模為93.4億美元,較前年成長13.9%;今年全球市場規模可達129.8億美元,成長率12.8%,全球預計有3617台的需求,台數可成長17.6%。
而國內UPS產業若以電力容量分類,可分為超微型(1KVA以下 )、微型(1~3KVA )、小型(3.1~5KVA )、中小型(5.1~20KVA )、中型(20.1~50KVA )、大型(50.1~100KVA )、超大型(100KVA以上 )。其中飛瑞、科風產品線擴及微型、中型產品,科風今年將產品線擴及超大型UPS,目前可生產120KVA,年底前可生產200KVA的不斷電設施。
科風代理髮言人高碧嬌分析國內的UPS市場,因國際品牌廠商市佔率高,中小型廠商在夾縫中求生存;同時新製造廠商增加,使得價格競爭激烈,壓縮獲利空間;因此,業者必須不斷地提升研發技術,才能提升競爭力。
訂閱:
文章 (Atom)